56歲的李世偉是武漢體育學院的食堂保安,最近成了網紅級新聞人物。
他創作的40萬字鄉土文學長篇小說《村莊的大地》,被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并納入了“當代中國文學書庫”。這是他寫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各級媒體“扎堆”涌來,爭相采訪這位傳奇大叔的勵志故事。
(資料圖片)
5月31日晚8時54分至10時45分,通過近兩個小時的“電話粥”熱煲,總算梳理出了這位老鄉文學路上的圓夢之旅。
做保安月薪2000多元
很知足
“哎呀,聽到家鄉話,還真是舒服?!遍_始還用普通話和記者交流的李世偉,一兩分鐘后便“放飛自我”,一口地道周口方言“飆”到底。他是河南周口市扶溝縣人。
李世偉是2017年,經熟人介紹去的武漢體育學院,一直在該校的“奧星苑”食堂做保安。
“是學校的大食堂,3層,一次就能容納近兩千人?!崩钍纻フf,他負責食堂的安保,主要是在廚師和師生走后,檢查食堂的燃氣、水、電等設備開關、閥門是否關好,預防突發。食堂很大,有5道門,每天早上5點多,他就要早早起床把大門打開,方便早到的廚師上班。晚上9點半、10點以后,待人去樓空,他負責落鎖。期間,還要巡視和檢查設備的安全。
“活兒不算累,就是操心。別人忙著做飯、吃飯的時候,就是我最閑的時候?!崩钍纻ヌ寡?,做食堂保安,月薪2000多元,但包吃包住,自己“很知足。因為“這樣有時間坐下來構思我的小說?!?/p>
平時,待深夜鎖了門,再最后巡查一番設備,李世偉就一個人呆在食堂的值班室兼臥室里堅守崗位。這一刻,是屬于他自己的世界,他完全靜下心來,在似水流年的追憶中釣取靈感,偶有心得,文思涌溢,便鋪開紙,拿起筆,嘩嘩嘩寫下來大段?!拔译娔X打字有點慢,跟不上思路,都是先寫下來。因為寫得太快太潦草,很多字句,只有我自個認得?!?/p>
李世偉寫小說用的筆記本電腦,是大兒子兩年前“淘汰”下來,送給他的。為了練打字,可把這位50多歲的追夢人“折磨”毀了。
打字四五十個
從一小時“飛”到一分鐘
《村莊的大地》是李世偉寫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起筆于2020年初,也就是他到武體的第三年。
之前的2018年,李世偉曾寫過20萬字的《打工者行囊中的故鄉》,封筆寄出去之后,沒有回音。后來他聽說,現在出版社都不收字紙稿,只收數碼版。從來沒碰過電腦的他,就把文字稿托付給二兒子轉錄,但是“我自個寫的東西,他很多看不清、看不懂,敲出來完全不是我的意思。”
“學打字真是痛苦,可不學真不中啊?!崩钍纻フf,《村莊的大地》他寫完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而再把這40萬字通過敲鍵盤打成數碼稿,用了一年零三個月。
“我用的是拼音打字,剛開始一個小時最多打四五十個,氣得我都想把電腦砸了?!彪娔X碼字的時候,還會碰到粘貼、復制、存檔、轉存U盤等技術問題,一旦搞不清楚操作步驟,他就會跑到食堂外,向路過的學生請教,“武體的學生都很勤奮,晚上也有鍛煉的學生,他們都愿意幫我。我把步驟一步步記下來,貼在桌角提醒自己少犯錯?!?/p>
“有時候敲了好幾天,不小心碰到電源線或其他鍵,一下子全完了,還得重新返工?!崩钍纻フf,書寫稿敲成數碼稿固然吃力,也并非一無是處。
二次輸入其實也是一次創作過程,個人會發現草稿上的文字問題,及時糾正、潤色?!艾F在我一分鐘也能輸入四五十個字了,覺得也夠使了。”
從2020年年底,到2022年初,《村莊的大地》全篇40萬字,終于被李世偉敲出來了。
小說塑造人物50多個,主人公名叫劉海山,通過其在1987年前后10多年時間里的愛情、事業、生活坎坷經歷,展現了豫東農村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變化,以及草根階層忍辱負重、淳樸善良、重情重義的精神風貌。李世偉說,劉海山身上,有他四分之一的影子。
一枚頑皮“文藝少年”
作文常被當范文
1966年春,李世偉出生在扶溝縣崔橋鎮后牛莊村,兄弟姊妹5個,他排行最小。上學也比較早,6歲入學。
“在班里年齡最小,也特別貪玩。游泳、火柴槍、摸魚、掏鳥、打陀螺,啥都癡迷,就一個野孩子。”李世偉說,當年村子附近有一家國營農場,好像叫“黃泛區五分場”,里面種的有果樹,每年蘋果還沒熟透,村里的半大孩子,就會結伴去偷蘋果吃?!皞€頭小,手也不大,一手抓不住仨蘋果。”
除了這樣的“體力活兒”,李世偉打小還特別喜歡聽收音機,戲曲、大鼓書等曲藝節目,常常讓他在開懷之余,暗想什么人這么厲害,能編這么好的故事?!澳菚r候公社一個月也不玩一場電影,稀罕得不得了。我是不管三里五里、七里八里,每逢村里放電影,必須去,不然就睡不著。”
至今,李志偉還能細數出好多片名:《打擊侵略者》 《南征北戰》《奇襲》《渡江偵察記》……“我看電影吧,很容易融進去,見到電影里的壞人,恨不得拿磚頭去砸?!?/p>
李世偉還特別提及一位名叫張志的女教師,“9歲上三年級開始寫作文,教語文的張老師,總是在班里讀我的作文,每次我都感到可自豪?!?/p>
常年自費訂報
差點成為蘋果種植專業戶
因為家里底子不厚,李世偉初中畢業后,沒有繼續攻讀高中和大學,“現在想起來,多少有點后悔。”改革的春風,吹得年少輕狂的自己躊躇滿志,迫切想要發家致富。
1983年,17歲的李世偉在想到了小時候“偷”過N遍的國營農場后,決定將糧食作物改種經濟作物。他說服家人,引進了秦冠蘋果樹苗。
全家的莊稼地不再種糧食,改種果樹?!澳菚r候種地不咋用化肥,一畝麥子才打個400來斤,一斤1毛7分錢。而農場一棵蘋果樹就能結七八百斤果子,一畝地能種20多棵,一斤蘋果能賣1毛8,這一比,效益差距就出來了。”
當筷子一樣細的果苗埋進地里,就成了李世偉一大家子的希望。
“澆水、施肥、打藥,我是小心伺候,還專門花錢請師父傳授培育方法,不敢有一點閃失?!崩钍纻フf,技多不壓身,自家果園農忙之余,他抽空會跑到附近幾家村落,跟木匠和泥瓦匠學手藝,“我是下力氣打下手幫忙,拜百家師、吃百家飯,師傅們也就樂意教。”
除了種果樹、學手藝,作為“文藝青年”的李世偉一直沒忘“充電”,“當時《中國青年報》全年訂價才幾塊錢,我都是成年訂?!?/p>
眼里有希望手里有手藝
年輕時一次能喝斤把酒
地里的蘋果樹一天比一天粗壯,手里的木工活兒、瓦工活兒一天比一天嫻熟。那段日子,鄉里鄉親誰家要蓋房子、打家具,沒少找李世偉幫忙。
眼里有希望、手里有手藝,那段時光,也是李世偉最“嗨”的青春歲月。
“我們家是標標準準的農村家庭,祖祖輩輩都本本分分?!崩钍纻フf,他的父親是一位“用不著隊長的人”,意思是說,不用村干部管著,單憑自身覺悟,就能把生產隊的活兒捯飭好。
至于年少的李世偉自己,則多了一分俠氣,“受家庭和民風的影響,我也可講義氣。哪家鄉親急著蓋房子,人手不夠,只要吭一聲,隨叫隨到。誰家里有人‘老’了,二半夜聽說了,也得披上衣服拿上家伙,去幫忙打棺材,一分錢不收?!?/p>
錢不收,飯還是要吃的。李世偉說,自己的酒量特別大,猜拳劃枚也是高手,左右開弓,當年在十里八鄉也驍有名氣,“我不抽煙,再好的煙我也不會抽。喝酒,是斤把的量。忙的時候,喝啤的,倆仨朋友輕松干下去一兩件。閑的時候,整白的,不喝暈不起身,也沒服過誰。”
回想起來,李世偉還是感慨辜負了那段昂貴的時光,“農活兒、木工活兒、瓦工活兒,都很累,干完了再大喝一場,不僅對身體不好,也耽誤時間?!?/p>
1989年,經人做媒,李世偉了卻了終身大事?;楹笥袃勺?,尋思著自己學歷淺,他發誓,說啥也要把兩個兒子培養成大學生。
兩個孩子漸漸長大,地里的果樹終于也漸漸長成,開始掛果。而希望越是豐滿,現實便顯得越發骨感。
親手毀掉曾經的希望
開始走南闖北打工
蘋果樹長勢漸豐,李世偉也練就了一身栽培剪接好手藝,“可以說,在合理范圍內,我想讓果樹結多少斤,就能讓它結多少斤?!?/p>
蘋果豐收,可就是賣不上價。原因有二:一是市場經濟了,豫陜兩地種果樹的“同行”如雨后春筍,呼啦啦都冒了出來,“內卷”嚴重;二是他引進的“秦冠”品種,有點“水土不服”。個兒挺大,咬一口也怪甜,可就是“臉色”發青,賣相上吃了大虧。
“扶溝是產棉縣,別的鄉親都開始種棉花啥的,我家還種著蘋果。地里補種的花生,或是麥子,也不出產量,連年賠錢?!?000年,迫于現實的殘酷,李世偉不得不眼角噙淚,親手毀掉了自己養育了17年的果樹,改種傳統糧食作物。
這個打擊,應該對李世偉特別大。當晚的采訪中,提起自家的果園,他絮絮叨叨了20多分鐘,連連唏噓,“一棵樹一天就要澆兩桶水,我得一桶一桶地掂……這個品種屬于高水高肥,特別費錢費工,賣的蘋果還顧不上化肥錢?!?/p>
家里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不能守著莊稼地坐吃山空。蘋果樹雖然毀了,可自己的瓦工、木工手藝,那是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2000年農忙完,34歲的李世偉徹底結束了隨心所欲的生活,責任感催促他背起了行囊,開始了走南闖北的打工生涯。
打工十多年
背包里總裝滿書
“那時候房地產生意剛紅火,技術工比較缺,一天能收入幾十塊錢。一年下來也能‘逗’個萬把?!睉{著一身過硬的手藝,李世偉輾轉北京、天津、江蘇、新疆等地打工,主要在建筑工地上“制木工模板”?!白铌P鍵的是,家里老婆孩子等著用錢,我也慢慢戒掉了喝大酒的毛病,掙了錢,得省著花?!?/p>
大酒不喝了,李世偉有了新的嗜好,就是去舊書攤淘書。打工的10多年里,李世偉與其他工友最大的不同,就是背包里總裝著書。“《白鹿原》,路遙《平凡的世界》,賈平凹的《廢都》,余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還有春上村樹的作品,都是那幾年讀的。我也越來越覺得,自己心里的那個文學夢,其實還在,從來就在?!?/p>
2011年臘月,在揚州打工的李世偉回老家準備過年,有次幫親戚家改建老宅,四間房子突然發生坍塌,他從4米高的架子上摔了下來。雖然僥幸保住了一條命,右腿卻還是受了重傷,不得不休養了小半年?!皞顒庸锹湎虏「鶅毫?,走平地不咋能看出來,到現在,還是不敢走斜坡?!?/p>
第二年腿傷還沒好透,李世偉硬撐著繼續外出打工。他要兌現自己的誓言,再苦再累,也要把兩個孩子培養成大學生。
李世偉帶著傷,先就近去了開封一家建筑工地。工頭兒一邊愛惜他是個熟練的技術工,一邊又嫌棄他腿腳不太方便,于是打了個“對折”,“那時候工錢已經見漲,工地留下我,但不給全工資。好比別人干一天開一百七、一百八,給我開一百五。”
李世偉隱忍了這種稍帶“歧視”意味的待遇。一是為了一家老小,二是他覺得完全可以從其他“突破口”,來證明自身的價值。
打心眼里喜歡大學氛圍
搞文學總得有個環境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打工、看書、構思、幻想。那個藏在心底的夢想,隨著李世偉年齡見漲,如同他曾親手栽下的果樹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著“掛果”的沖動。
“有時候閑下來,我也會下定決心寫點東西,但活兒太多了、太忙了,也太累了,寫寫歇歇,最后還是形不成完整的作品。”2016年,李世偉步入“知天命”的50歲,他忽然想到了《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瓣惱蠋?0歲開始創作《白鹿原》,我想自己也不能再鉆進錢眼子里出不來了,我不想再拖了?!?/p>
“我這個小心思,連我老婆都看出來了?!崩钍纻フf,2016年的時候,大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二兒子也大學在讀,妻子就對他說,“孩子們也都接上力了,不行了,咱就找個清閑點的工作。你想干點啥,就干點啥吧。”
于是,2017年過罷春節,李世偉來到了武漢體育學院,心甘情愿做起了食堂保安。
“我不是不想掙錢,就是比起來文學創作的沖動,我更想實現后者。我來到武體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里。我就是打心眼里,喜歡大學的氛圍。老師們知書達理,學生們好學上進。我覺得要搞文學創作,就得有這樣一個環境,能讓我靜下心來?!闭f到這里,李世偉用了一句特有文哲意味的話:“環境塑造人?!?/p>
不到一年
寫了兩公斤文字
畢竟多年沒有筆耕,再加上又是新的環境,李世偉懂得現實與夢想的差距,他先把手頭的工作理清理順,才開始拿起了筆。
2017年,恰逢電視劇《白鹿原》熱播,社會廣有反響。李世偉早年通讀過這部作品,且深有感觸,雖然沒看過電視劇,他還是嘗試著,寫了一篇有關《白鹿原》的文章,類似文學批評或讀后感,“沒想到寄出去就被刊用了,還收了幾十塊錢的稿費,我的信心一下子就回來了?!?/p>
2018年,李世偉構思創作了20萬字的《打工者行囊中的故鄉》,將自己的農家生活、打工閱歷揉了進去。雖說沒有發表,但他的創作熱情卻更加熾熱。2020年,他文思泉涌一氣呵成,不到一年時間,在稿紙上寫了40萬字。
“我都是鎖好門、檢查完食堂所有設備之后,晚上10點半開始創作。從沒列過提綱,就是順著思路寫,為了不耽誤正常工作,我一天堅持寫2000字收工。”即便如此,李世偉的睡眠時間還是顯得緊張,平均也就四五個小時。
李世偉說,自己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歷過、聽說過、感悟到的東西,都是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所以下筆特別順手。作品完成后,他還專門稱了一下厚厚的一堆稿紙,一共兩公斤。
“能變成鉛字,我就感恩戴德了”
將這兩公斤書寫稿,變成電腦上的文字,可把李世偉折騰得不輕。
好在這部作品寄出后,并沒有像上部《打工者行囊中的故鄉》一樣石沉大海。
今年3月,出版社給李世偉發來了回執函,稱這部鄉土題材的長篇小說《村莊的大地》,已經決定出版,并被收入“當代中國文學書庫”。
記者問“收入當代文學書庫”是個什么概念?
“我也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崩钍纻フf,不久前,他收到了出版的書籍,每本定價95元,“我對這個價格完全不懂,只就知道這是我寫的東西,變成鉛字了?!?/p>
出版社的編輯,還就文中部分修改是否妥當,向李世偉征求意見。
“當時我就說‘中啊,中啊,中啊’?!苯邮懿稍L的李世偉,電話里笑著對記者說,“能變成鉛字我就感恩戴德了,真是想不出也說不出啥意見。那一刻,我只有感激、感恩?!?/p>
無論是夢是真,“我還會繼續寫下去?!?/p>
李世偉說,這幾天,采訪他的記者陡然多了起來,本來平靜的生活,不僅泛起了漣漪,簡直翻起了波濤,令他著實有點不知所措。他只知道,自己想感謝4位“恩人”。
“一是我老婆,她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一位真正的賢妻良母。說實話,我在武體寫小說,只是為了個人的夢想,對家庭來說,應該是自私的。我非常感激我老婆能理解我;我也非常感謝小學時候的張志老師,是她,讓文學在我心里埋下了種子。
我長年在外,很久沒見到張老師了。好在我和張老師的兒子有交情,下次回家,我一定會把我寫的書,親手送給張老師;還要感謝武體的學生教我練打字,我有不懂的問題,向學生們請教,他們從來都是傾囊相授,我欠了很多學生很多情;還特別感謝武體的老師和領導,能夠創造出這么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而且對我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也非常關心?!崩钍纻サ难赞o急切而誠懇,聽得出來,突如其來的“夢想成真”,的確讓他受寵若驚方寸“稍”亂。
“我今天中午飯還沒吃呢,想著還有好多采訪,就不停地胡思亂想,不知道該咋說、說些啥。”臨近采訪結束時,李世偉說,他就是一位河南農民,實在當不起太高的“抬舉”,忽然面對網上各種贊譽熱評,深感“夢想一旦實現了,感覺才像做夢一樣?!?/p>
而無論是夢是真,有一點,李世偉還是非常確定的。他最后說:“我還會繼續寫下去。”
(圖片由武漢體育學院通訊員李鑫、萬圣拓拍攝,受訪者李世偉提供。)
大象新聞記者 申子仲
來源:大象新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