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3000年城址不變、2500年城名未改,杜甫曾經生動描繪過成都詩意盎然、溫暖動人的魅力。這個城市,一半煙火一半清歡。現在,因為大運,又多了滿城的青春活力。中國風格、四川特色和青春風采,貫穿了整個大運會,呈現出巴蜀文化的獨特韻味。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推動全球文化交流互鑒的“青春之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千古不變”的鏗然之聲到“燦若朝霞”的“錦繡”前程;從上溯到1959年的大運會榮耀歷程到五星紅旗與國際大體聯旗交相輝映,大運“成都時刻”,每一分鐘都精彩,每一秒都值得回憶。
開幕式現場,吉祥物“蓉寶”亮相(央廣網記者 昌思榮 攝)
古蜀之光 熠熠生輝
夜幕徐徐降臨,大運會場地內,投影刻畫出太陽神鳥金飾圖案。尾羽閃動,放射出12道金色的光芒。在100分鐘的開幕式里,從主體育場的穹頂到火炬塔的造型,再到夢幻的點火方式,“太陽神鳥”貫穿始終。太陽神鳥金飾出土于距今約3000多年的金沙文化遺址,是成都市的城市形象標識,更是中國文化遺產的標志。
據成都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介紹,開幕式倒計時在“太陽神鳥”的光芒中開啟,既彰顯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和諧包容、追求光明的精神品格,也表達出對全世界大學生如陽光般燦爛溫暖的美好祝愿。倒計時開始,太陽神鳥12道金芒漸次點亮,成都大運會開幕式在太陽神鳥光芒中開啟,古今相遇,熠熠千年。三千年前,古蜀人眺望著、追逐著,圓日遙遙、輝光灼灼;三千年后,大運會期許著、擁抱著,奮斗青春、放飛夢想。
太陽神鳥金飾圖案(央廣網記者 昌思榮 攝)
絲路錦城 錦繡前程
一針一線,一經一緯,古老的織機編織出多彩的蜀錦,化身為一條斑斕的大道,各國運動員踏上光影交織的“錦繡之路”入場,寓意一路繁花、前程似錦。
作為我國四大名錦之一,蜀錦距今有近三千年歷史,興于春秋戰國,繁盛于漢唐,因產于蜀地而得名。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流通的主要商品之一,被稱為人類幾大文明區交流互鑒的重要紐帶。“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西漢揚雄在《蜀都賦》中曾這樣描述蜀繡。
除了運動員的入場設計,本屆大運會的獎牌綬帶、入場引導牌,隨處可見的蜀錦元素,續寫著“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蘊。引導牌的邊框選取漆藝紋樣,面料選用亞金色回型紋蜀錦,以蜀繡工藝在四角上繡制如意紋樣。回形紋和如意紋是中國傳統工藝紋樣,寓意吉祥如意、福壽綿延。引導員身穿的紅色“小辣椒”服裝,也以蜀錦為核心設計元素,紋樣取自于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所藏的宋代“燈籠錦”,并以蜀繡工藝做局部刺繡裝飾。
再看大運會獎牌綬帶,設計和制作上也是細節滿滿。綬帶的底色是寶藍色,太陽神鳥金飾的神鳥與成都市市花芙蓉花結合,表現成都既有歷史底蘊,又有明快生活。棋盤格則象征著運動場上的跑道。“連接運動員與獎牌的那根綬帶,寄托著成都作為東道主對來賓的禮遇和祝福。”除了綬帶外,成都還對蜀錦進行了創新設計,推出了絲巾、漁夫帽、隨身鏡等文創產品,向世界青年展示非遺魅力。
一眼千年 煙火喧然
金沙石磬、三星堆面具群舞、川劇變臉……開幕式中出現的文化元素,一眼千年,驚艷世人。“一年成聚,兩年成邑,三年成都”,2000多年來,成都城址未遷,城名未改,它所涵養出的市井文化依舊喧然。
川戲、川菜、芙蓉花,“體育+文化+大熊貓”如此混搭。一個大運會吉祥物“蓉寶”,就集合了大熊貓、川劇臉譜和“火”文化,而大運會火炬“蓉火”的設計也充分將“巴蜀風”融入其中。成都大運會火炬設計者許燎源介紹設計理念時提到,“蓉火”的正面以大熊貓作為主要設計元素,火炬上端的竹葉孔造型,既滿足火焰的進氣需求,又與大熊貓形象相得益彰。側面大熊貓懷抱火炬的姿勢,則和三星堆青銅立人的造型相契合,古老的中華文明在大運盛會中被點燃新活力。
開幕式現場川劇變臉表演方陣(央廣網發 大運會組委會供圖)
隨著大運會的開啟,坐落在成都大學校園內的成都大運村熱鬧起來。蓋碗茶、熊貓、老成都竹椅……巴蜀韻味點綴在大運村的每一個設計細節之中。記者了解到,作為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在大運會期間,大運村互動體驗中心每天都將舉辦皮影戲、剪紙、蜀繡、年畫等數十場體驗活動。大運村在休閑商業區域還設置了獨具巴蜀神韻的特色文化市集,可開展傳統文創展示售賣、傳統文化表演及體驗互動等多項內容。
體育項目剪紙(央廣網記者 昌思榮 攝)
蜀繡熊貓(央廣網記者 昌思榮 攝)
在“大運之城”成都,所到之處,所見之景,皆是跨越千年的天府文化蹤跡。為了巴蜀文化,是時候來一趟成都了!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