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饒鎮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勢態活躍,且具規模。
(相關資料圖)
2、特別是逢年過節,都舉辦組織各種文藝體育活動,活躍群眾文娛生活。
3、鎮上有一支業余文藝創作隊伍,在文學和書畫創作中較為活躍,人稱之為小北山腳的小紅花,他們有時與有關單位舉行大型文藝晚會,有時由居委主辦書畫收藏展覽。
4、1995年春節期間,舉辦了由張永利、張曉賓、張應平等收藏的書畫展覽,其中作品有明清以及當代著名書畫家名作。
5、1997年5月舉辦“紀念五.四、迎接香港回歸書畫攝影作品展”,有老、中、少作者68人,135件作品參加展出。
6、2004年春節期間,舉辦陳明平和張海鵬攝影展。
7、為了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鎮與潮陽宣傳文化部門聯系,組織部分作家到鎮有關企業采訪,深入報道農村企業發展的風采,并在報刊上作了專題報道,體現了自改革開放以來各大中型企業發展的面貌。
8、在文藝創作方面,業余作家林湘雄、張一穎的散文和小說等作品,在京、穗、港嶄露頭角,在粵東潮陽文壇小有名氣。
9、林湘雄已出版了《古城魂》、《云水行腳記》等。
10、張一穎的創作方興未艾,已出版散文集《不僅是懷念》、《人生三岔口》、《昨天的故事》等書,其中散文《父親和書》獲《文藝報》、《人民日報》老干局征文一等獎,還連續多年被潮陽文化局文聯評為業余創作一等獎。
11、谷饒鎮的文化活動能活躍地展開,是由于它擁有一支群眾創作隊伍。
12、在業余書畫展界中,較有影響者,如上堡的張應平、張堡生、張楚平,茂廣的黃鑒洲、張松錦、羅梓強,華光的張應順、張應瑤等,都是谷饒鎮文化工作的開拓者群。
13、谷饒的民間文化活動,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朝向縱深發展。
14、鎮區幾個村(居)每十年都循例舉行祭社活動,它通過紀念南宋文天祥及其他部屬的抗元活動,為弘揚民族正氣,為創造兩文明活動而鼓舞群眾,發動海內外僑胞投身家鄉建設而載歌載舞。
15、1998年的4月和12月,鎮區五村等共有12個單位舉辦戲劇演出,有13支男女英歌隊,15個潮州笛套大鑼鼓,20支舞蹈隊上街表演。
16、同時,還有陜西、遼寧、廣西、福建及文化團體參加旅行演出,盛極一時。
17、谷饒鎮有圖書館、有線電視臺、敬老聯誼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文化活動陣地,各村(居)普遍建有文化室,群眾文化活動非常活躍。
18、鎮有英歌舞隊20支,其中東明英歌隊出席′97年潮陽英歌舞節表演得到好評;上堡二村少年英歌隊參加′99年潮陽春節文藝游行;華光少年英歌隊、鑼鼓隊參加汕頭市′99春節文藝游行;仙波少年笛套音樂隊參加潮陽首屆笛套音樂比賽獲得第二名;2003年組織教育系統師生參加區慶祝國慶文藝匯演;2003年至2004年,舉辦青抗會“創大杯”中國象棋賽。
19、谷饒鎮“2008年民間文化節”是由谷饒的祭社發展演變而來的。
20、而祭社相傳起自明朝,已有600多年歷史,當初是為了紀念文天祥及犧牲的南宋將士。
21、潮陽區谷饒鎮一帶流傳著不少關于文天祥的傳說。
22、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入侵。
23、右丞相文天祥在潮陽整軍圖謀復國,征戰中于海豐縣被俘。
24、而都統陳懿勾結叛將張弘范,與宋軍血戰于小北山麓。
25、由于雙方兵力懸殊,宋軍大都戰死于此。
26、明太祖追封宋末抗元陣亡將士為“元帥”,欽定貴山都赤寮(谷饒舊稱)等毗鄰抗元戰場的村莊定期祭祀當年犧牲的將士,谷饒等地才開始了祭社。
27、民間修葺宋末殉國將士之孤冢,稱為“宋大元帥之墓”,各鄉各族分期依時拜祭。
28、據查,谷饒以及周圍鄰鄉共有宋墓九處。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