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迫在眉睫。
(相關資料圖)
到了2023年,你會頻繁地發現一家曾融資多輪的創業公司不是在遞交上市招股書的路上,就是在重新再次遞交招股書的路上。
像本文中的主角——阿諾醫藥,從一開始的新三板到計劃登陸港交所無疾而終后,現在已準備沖刺美股。對于一家尚無營收(從2022年至今)、且有多家投資機構入股的公司來說,上市,不得不迫在眉睫。
根據公開消息,阿諾醫藥作為一家最早成立于2004年的臨床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專注為各種腫瘤患者開發創新癌癥治療方法,日前已向美國SEC遞交文件,準備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ANL”。
一家幾乎0收入的公司
在其官網,阿諾敘述了自己的使命:將癌癥變成一種慢性疾病乃至治愈。
支撐阿諾如此宏大愿景的是其當前的6種候選藥物。在這六種候選藥物里,有3種是臨床階段候選藥物——AN2025 (buparlisib)、AN0025(palupiprant)和AN4005,另外三種為臨床前候選藥物。其中,AN2025被阿諾視為公司最先進的項目產品,已經取得 FDA的快速通道資格。
AN2025目前正在北美、歐洲、亞洲和南美18個司法管轄區的180多個地點進行III期、多區域、隨機、開放標簽臨床試驗,有潛力成為治療復發性或轉移性HNSCC(頭頸癌)的同類首創藥物。
其它兩個產品,AN0025 (palupiprant)處于臨床階段,是有潛力成為同類首創的用來調節腫瘤微環境的EP4拮抗劑; AN4005是自主研發在臨床階段上進展最快的候選藥物,是一款有潛力成為同類首創的可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劑。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三種被阿諾視為公司支柱的項目產品皆由外部引進。
醫藥公司的成長周期向來比其它產業的公司要長,這點特性在阿諾醫藥身上尤其突出,因為成立這么多年來,阿諾醫藥幾乎沒有營收,也沒有產品進入商品銷售期。
一家尚無造血能力的公司,加上嚴苛的IPO政策,還有越發著急退出的VC/PE時代,阿諾醫藥無疑迎來了至暗時刻。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三個月,阿諾醫藥的收入分別為4572.6萬美元、0和0,相應的凈虧損分別為5667.8萬、5879.0萬和1502.1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營收均來源于后7個月內——與Biotime的合作協議銷售知識產權的收入,在此之前營收依然為0。這表明阿諾醫藥仍然處于漫長的研發階段,在招股書中阿諾醫藥將自己定位為“新型成長公司”,也表明在未來無法確定的時間內公司的研發和運營支出將會繼續增加,其中研發一直是費用大頭,年均消耗在1億元以上。
完成4輪融資,D輪估值為6.47億美金
在公開資料中,阿諾醫藥從2015年開始進行外部融資,一直到2021年D輪,一共完成了4輪融資,累計2.14億美金融資額,投資方包括泰格醫藥、經緯中國、藥明生物、國投招商、聯想之星等知名機構,公司在這一輪投后估值為6.47億美金。
IPO前,阿諾醫藥董事長兼CEO路楊持股38.3%,Nortye Talent Limited持股9.2%,天使投資人邵琿通過ATCG Holding Limited持股為7%,是公司的最大外部投資方。
早在2017年阿諾醫藥便開始尋求資本市場融資方式,2017年1月公司在新三板掛牌,然而次年便退出新三板。之后2021年7月阿諾在港交所基調招股書,結果自然不佳,不然也不會有最新的沖刺美股的動作。
阿諾醫藥急欲上市的迫切不難理解,在沒有造血能力之前,公司的資金來源只能是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同時在退出難的當下,阿諾醫藥也必然要承受投資方急于退出的壓力。事實上,早年阿諾醫藥創始人路楊曾對公司的AN2025抱有過很樂觀的心態,其在參加媒體采訪時表示,AN2025預計可在2022年推向市場。
引進外部藥物的策略亦是路楊所主張的戰略之一,目的是為了規避產品研發周期過長的風險。
對于任何一家醫藥公司來說,最怕的不是研究不出來產品,而是在快要試驗成功的時候,不再有資金繼續研發。據一位醫藥投資人所說,不少醫療基金都在2015年左右成立,到今天,也是時候該謀求退出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醫藥投資的主要退出路徑還是在IPO退出上。
醫藥產業的投資也迎來了低谷期。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融資總額為410億元,同比下降超過40%。上述投資人總結原因為,醫療基金的募集難度加大,LP對需要長期投入的醫療基金考慮太多,再加上醫藥企業受估值回歸影響太重,融資難度加大。
上海科創集團海望資本合伙人王楹在參加投中年會時亦表示,當下生物行業的源頭創新不夠多不夠扎實,整個生物醫藥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還是存在很多短板。
4.2萬億的大市場
但回過頭來說,醫藥投資永遠是長青賽道,中國的醫藥產業發展也一直在向上發展。根據公開資料,2022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總市場規模為4.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0%,其中藥品市場規模為2.9萬億元,全球占比20.3%;醫療器械市場規模1.3萬億元,全球占比27.5%,中國已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市場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針對阿諾醫藥所專注的癌癥領域,2022年中國國家癌癥中心曾統計過一組數據:2016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為406.4萬人,比世界平均高了67.66%。此外,由于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加逐漸上升,而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劇,中國患癌人數持續增加。
在如今國產替代進口的主旋律下,中國研發出屬于自己的創新藥物更應該勢在必得,盡管道阻且長,像阿諾醫藥這樣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公司和堅持醫療投資的投資人并不在少數。
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對投中網所說的,“健康產業發展一定要注重生態體系建設,但是生態體系的打造是需要時間來沉淀,需要齊心協力,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十年乃至二十年下來必定有收獲。”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