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農村法律明白人,建強人民調解員隊伍,開展“信訪矛盾集中化解攻堅月”專項行動,努力實現信訪積案“清倉見底”,法治宣傳進村居、進校園,聯合法院組織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場活動,開設審判巡回法庭……近年來,興國縣城崗鎮堅持以平安建設為抓手,以“無訟村”創建為目標,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以“鄉賢+社會治理”推動自治德治法治在基層農村深度融合,創建了白石村、羅興村、正氣村3個“無訟村”,走出了一條基層黨組織牽頭、鄉賢+社會治理、司法服務助力的基層治理之路。
深化法治宣傳
【資料圖】
“城崗鎮是興國北部中心城鎮,人口3萬多人,20個村(社區),各村(社區)地處邊遠,很多鄰里矛盾糾紛都有著很深的歷史原因,矛盾的化解難度很大。”談及推動創建“無訟村”中最直接的困難,興國縣城崗鎮黨委書記康漢林如是說。
2022年,城崗鎮從理念、思想著手,積極提升領導干部法治理念素養,健全領導干部學法制度,開展專題法治教育活動。并創新普法宣傳形式,開展法治宣傳進村居、進學校、進企業等活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宣傳格局,進一步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性。
一年來,該鎮共組織開展黨委中心組法治學習10次,鎮村干部法制講座4次,會前學法30余次,法治教育測試2次,組織人民調解員集中培訓3次,通過踐行學法、守法,進一步增強了全體干部的法治意識,提升了法律素養;聯合派出所進學校開展法治宣傳講座15次、進村宣講30余次,邀請律師進村宣講法律知識6次,組建20支鎮村志愿服務隊,全年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活動180余次,其中法治宣講活動90場,受教育群眾達8000余人。
創新接訪模式
城崗鎮城崗社區的張英(化名)從2018年開始多次赴省、市、縣信訪,但通過該鎮黨委書記康漢林的包案化解,在2022年6月份,張英和當地簽訂了停訪息訴協議書。
為進一步提升矛盾糾紛的處理力度,該鎮2022年積極構建“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的聯合接訪新模式,創新領導班子包案化解制度。該鎮出臺每月信訪工作調度相關制度,通過每日安排班子成員坐班接待來訪群眾,第一時間了解群眾訴求,并對接訪事項及時登記,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矛盾調處完畢。通過改善創新接訪模式,今年以來,該鎮共接訪95批121人次,約訪15人次,解決民生問題等35起,推動信訪工作實現了“按期答復率、群眾滿意率、積案化解率”三提升,“重復信訪率、越級走訪量、重復網上信訪”三下降,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融合部門資源
2021年,因松線蟲病害嚴重,城崗社區雇用凌福(化名)上山砍伐患有松線蟲的松樹,因砍伐作業時不慎被樹枝刺傷了右眼,凌福被鑒定為傷殘等級八級。2022年,他到該鎮政府反映希望城崗社區給予賠償,接到凌福反映的問題,鎮里立即組織了信訪局、綜治中心、派出所、律師等單位人員集中約訪了凌福,經過長達2個小時的溝通,成功化解了該案件,并當場簽署了賠償調解協議書。
“矛盾糾紛的處理和解決涉及多個部門,只有整合多部門資源,充分利用各部門的優勢,才能更好更快解決矛盾糾紛。”城崗鎮黨委政法委員張輝介紹。2022年,該鎮通過加大綜治辦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的工作聯動形成合力,讓大量矛盾糾紛及時快速有效地就地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發揮鄉賢作用
“我們村2022年沒有一起涉及訴訟的事情,現在大家遇到問題都愿意坐下來談。”城崗鎮白石村黨支部書記胡啟俊對村里的變化深有感觸。此前,白石村是典型的軟弱渙散村,人口眾多,村情復雜,矛盾糾紛較多。針對這種情況,該鎮探索出“鄉賢+社會治理”模式,積極發揮鄉賢作用,發揮鄉賢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成立鄉賢理事會,建立以黨支部為基礎,鄉賢廣泛參與、社會協同共治機制。“不僅是村容村貌更好了,鄰里之間也比以前更加和諧。”胡啟俊說道。
近年來,城崗鎮將“無訟村”建設作為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探索的重要舉措。通過多樣化的具體措施,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最基層、消滅在萌芽,形成了較好的“社會調解優先,政府介入斷后”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最大限度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成訟”。2022年城崗鎮民事案件立案數與上年同比下降18%,赴縣以上信訪件同比大幅度下降62.7%。(見習記者邱前錦通訊員曾海清杜金陽)
[責任編輯: 邱曉玲]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