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通訊員 謝藝婷 黃亦舟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鐘振彬 林清石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石 林心怡
01:34“一二三,放!”隨著教官一聲令下,學生將手中的“炮彈”放入迫擊炮的“炮膛”。“砰”的一聲,“炮彈”射出,贏得現場居民和孩子們的陣陣掌聲。這是廣東省“國防教育進社區”首場主題活動現場的一幕。
國防教育進社區,同心共筑強國夢。7月11日上午,廣東省“國防教育進社區”主題活動首站走進廣州市天河區獵德街道。這場別開生面的沉浸式國防教育活動,不僅為居民送上了基本的國防理論和軍事知識,也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了科技強軍、人才強軍的種子。
【資料圖】
社區里的國防教育“大課堂”
伴著熱烈激昂的鑼鼓聲,兩只高高躍起的醒獅吐出一副對聯:強國有我,逐夢未來!當天上午,一場頗具嶺南文化特色的舞獅表演拉開了廣東省“國防教育進社區”主題活動的帷幕。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社區國防教育以社區為依托、以社區居民為主體,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將以‘古村新城’的獵德為窗口,展示新時代社區居民愛國擁軍熱情和精神風貌,引領社區群眾及青少年共筑國家安全防線。”活動主辦方負責人介紹道。
現場,廣東好人、廣州“見義勇為最美街坊”、退役軍人譚建鵬和廣東省全民國防教育宣講團宣講員、廣東最美退役軍人、珠海市國防教育促進會會長吳冬生分別上臺,給社區居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國防教育宣講。
英雄就在身邊。作為廣州市天河區獵德街道城管辦工作人員,退役軍人譚建鵬因跳珠江救人的事跡而受到社會關注。當天,譚建鵬以《小崗位情系大國防》為題,回顧了自己參軍入伍、跳江救人的動人事跡,并講述自己在環衛一線崗位上的奉獻擔當。“雖然身份崗位一直在變,但不論是否扛槍,肩膀上永遠都扛著一份責任和擔當。”
“聽到譚叔叔跳到珠江中救人的事跡,我備受感動。”來自廣州市南海中學的蘇凱琳同學告訴記者,聽了譚建鵬叔叔的故事,她才真正明白什么是“退役不褪色”!
珠海市國防教育促進會會長吳冬生以《把愛國精神牢牢裝在心中》為題,分享了“南樓七壯士”的悲壯故事。為了把愛國精神講給更多人聽,吳冬生退伍后發起成立珠海市國防教育促進會,先后到機關、部隊、社區、企業、學校開展600多場國防教育宣講課,培養了一支支國防教育宣傳隊伍,向全民宣傳國防知識。
沉浸式國防教育受青睞
活動現場還開設了空防、海防科技體驗營,采用創新的呈現方式,以中國“海防·空防”的國防高精科技為切入點,為民眾打開全新的國防科技視野,展現中國海空防御武裝力量和新型武器裝備的先進性。
同時,現場設置國防大篷車展示、紅色海模水上過關、無人機飛行體驗、國防知識趣味問答等多種國防教育宣傳體驗形式,體驗內容線條貫穿歷史國防、現代國防、未來國防,讓現場群眾更加體會到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強大的自豪感。
正值暑期,現場有不少居民帶著孩子參加活動,在沉浸式軍事體驗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觀看軍事模型、體驗迫擊炮的威力、操縱無人機飛翔……獵德社區7歲的小學生李浚邦在各個模塊中,感受著國防教育的快樂。“昨天看到活動搭臺,兒子就很期待今天的國防教育活動。”李浚邦的媽媽告訴記者,有機會希望能和孩子一起參加更多的國防教育活動,零距離感受國防魅力。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廣東省青少年國防教育主題手抄報大賽頒獎典禮,并向特、一、二等獎及單項獎獲獎選手代表頒發獲獎證書。據了解,第一屆廣東省青少年國防教育主題手抄報征集大賽于去年11月正式啟動。歷經8個月的賽事選拔和評審,共決出單項獎9組,特等獎12組,一等獎34組,二等獎54組,三等獎150組。青少年們以筆為媒,描繪國防畫卷,表達對軍人的崇敬熱愛和對祖國的美好祝福,體現出新時代青少年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堅定捍衛祖國安全的使命感。
學生代表、特等獎獲得者房靈垚同學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創作手抄報的心得。“要建設未來更加強大的國防,不是靠我們這一代人去努力嗎?請黨放心,強國有我!”這位來自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中心小學三年級同學用稚嫩的聲音堅定發出新時代中國青少年的強音。
據悉,廣東省“國防教育進社區”主題活動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全民國防教育辦公室、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廣東省軍區政治工作局、廣東省人民政府征兵辦公室聯合主辦,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承辦。本場活動由天河區獵德街道和獵德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協辦,廣東網絡廣播電視臺和國本中科國防科教研究發展中心提供支持。下一步,“國防教育進社區”主題活動將不斷豐富宣傳教育形式和內容,共繪全民國防教育新圖景。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gf]2022[/gf]羊城派責編 | 謝哲校對 | 彭繼業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