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革命文物看江蘇·青春印記”征稿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征稿內容主要為廣大青少年讀者與江蘇革命文物的故事、對革命文物的理解以及革命文物對其生活的影響與意義。歡迎各地青少年踴躍投稿,可發送到郵箱:fanxingfukan@126.com。詳情請掃描二維碼。
薄薄的慰問信布滿歲月痕跡,泛黃紙張上是工整的毛筆體,它是顧廣鑾先生捐贈給淮安區檔案館的。1949年二月(春節),時任淮安縣縣長俞臻、副縣長顏士庭、政委宋天民代表地方政府,向即將參加渡江戰役的指戰員家庭發慰問信。內容如下:
顧廣鑾先生:
(資料圖)
解放戰爭二年半以來,江北殘匪已經全殲,大軍不日揮戈南下,將繼殲江南蔣匪,解放全國,為期不遠。現值完全取勝之際,蔣匪又玩弄和平陰謀,企圖重整旗鼓,卷土重來,撲滅革命,重陷人民于水深火熱、饑寒交迫、苦難重重之境地,將中國再拖到黑暗中去。為揭露敵人陰謀,將革命進行到底,需要再下最后的一把勁,擴大解放軍,擴大為人民堅強的革命力量,肅清反動勢力,結束蔣賊統治壽命,解放全中國。
貴府顧益亭同志為忠誠于人民的解放事業,認清目前勝利形勢,這次挺身而出,愿上前線,英雄殺敵,為人民雪恨,為人民報仇,為人民立功,利人利已的模范行動。這是家庭之教育,祖上榮耀。特致函貴府祝賀:為頌、為賀!
親愛的家屬們,你們是光榮的革命家屬,是群眾的模范榜樣,是人民的旗幟。你們的家庭,我們盡力給于照顧,共為肅清殘匪,解放全中國,過永遠的自由、民主、幸福的日子而努力!致以敬禮!并祝春安。
慰問信
一物勝千言,睹物更思史。感謝這位老人家的用心收藏,讓我由此開始了解祖輩顏士庭參加渡江戰役的往事:淮安支前總隊部,根據鹽阜地區支前司令部的指示,在涇口區,動員民間運輸船500只,成立一個水運營。阜寧縣動員運輸船500只,成立第二營。淮安、阜寧兩個水運營,成立渡江戰役支前縱隊第五團,顏士庭任五團政委。根據上級指示,所有船只要在1949年2月下旬在淮城東門外黃土橋集中,待命接受運輸任務。3月初,上級分配前縱水運五團的任務是裝運被服、軍械、彈藥。軍用物資上船后,立即運往前線。船隊沿澗河進入綠草蕩,再進大縱湖,經射陽、沙溝、到達興化縣城,再繞城南折道向西,最后到達仙女廟(今江都)靠港待命。數日后,起錨西進,從大運河轉彎向南,停舸揚州,待命調遣。
4月21日晨,我軍西從湖口,東至江陰,在1000 多華里的戰線上,百萬雄師強渡長江,從而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的長江防線。4月23日,一舉攻克國民黨反動派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城。上級通知水運五團,迅速橫渡長江,至鎮江靠港,軍用物資聽候部隊調撥。5月下旬,物資才被部隊撥清,船民復員,勝利返鄉。
前縱五團機關干部于渡江之役攝影,第一排右六為顏士庭
渡江勝利紀念章
祖輩的一生經歷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洗禮,新中國成立后調任中央農業部。
第一排右一顏士庭
今天家中有滿是“紅色物件”的陳列墻,上面擺放“顏士庭的生平事跡”,在家人心中,這面墻就是傳家寶,承載著舅太爺的榮光,更承載著他對后人的重托與希望。作為您的后人,我和家人多次走進渡江勝利紀念館,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無產階級兒女!
作者:李穎 南京師范大學畢業,中學教師,淮安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青年組)
校對 盛媛媛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