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 ,有多重要?
毫無疑問,這是生意能夠進行的基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全網都在熱傳一個消息。
印度 想從 比亞迪 這里訂購若干輛K9新能源大巴,并提議,首付10%的定金,其余款項在交付所有車輛之后再支付。
然而,比亞迪公司堅持,除非印度商業部門一次性支付全部的228億盧比(約合人民幣20億),否則不會進行貨物交付。
這惹得印度方面十分的不高興!
印度商業部對此感到極其憤怒,其商務部長和部分高級官員在社交媒體上,對比亞迪 先付款后發貨 的要求,進行了激烈的評論。他們認為,比亞迪這種要求印度先付款后發貨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同時,該做法也嚴重違法了貿易規則,是對印度商業信譽的一次嚴重損害,使得印度在全球范圍內遭受了看不見的損失。
該事件,隨后在印度和我國國內陸續引起軒然大波。印度方面,自然是一面倒的對比亞迪進行批評。很多國人看完之后卻表示,比亞迪做的真讓人解氣!
支持比亞迪!
支持先付款后發貨!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交易對手是沒有任何信譽可言的印度??!
遠的不說,最近典型案例就是被凍結48億人民幣資產的 小米 ,從印度目前表現看,這些錢,他們是不打算還了,如此一來,還有哪一家企業敢放心跟印度做生意呢?
比亞迪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如果印度用10%的定金,把貨物難到手之后,再以各種理由拖延余款支付,甚至不給錢,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甚至,在多年后,產品因為各種原因,再出現一點問題,印度方面要求比亞迪對其進行賠償,更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中國企業的表現,實在再正常不過。
印度在很多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眼中,已經沒有什么信譽可言了。
印度表示,比亞迪的要求對其商業信譽造成了損害,倒不如說是,比亞迪是基于印度商業信譽,給出了正確的反應。
長久以來,印度因為人口第一大國的身份,吸引著世界各國投資者。中國企業也不例外,紛紛將印度作為出海主要目標。
印度發展水平不高,所以主打性價比的中國商品,在其國內很有市場,哪怕印度人再怎么罵中國,他們也離不開中國商品,不少中國品牌在印度也確實銷售火爆。
就以小米手機為例!
大家都知道,小米的核心與業務一直是中低端手機。隨著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以及消費者購買能力上升,小米手機在國內發展遇到困境,性價比、饑餓營銷等逐漸失去市場,相反印度市場,小米手機卻風生水起,這也是為什么小米愿意不斷加大對印度投資的主要原因。
然而,印度人卻活生生的演繹了什么叫做“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2022年,印度政府凍結了小米48億元人民幣資產,并且以違反外匯管理法為由,拒絕歸還,哪怕小米提供了證據證明,這是支付給高通等美國企業的專利費,印度也并不買賬。
事實上,不要說小米,近年來在印度被罰款、凍結資產的企業數不勝數。
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上網去搜索一下。
根據印度政府的數據,過去十年,累計超過2700家跨國公司離開啊了印度,從汽車產業的福特、通用,到零售的麥德龍、家樂福、沃爾瑪,再到銀行界的花旗銀行、蘇格蘭銀行,再到日用的漢高,建筑的拉法基水泥……等等,紛紛離開。
很多離開者,當年都曾野心勃勃的進入,在印度投資了不少錢,離開后也都憤怒地表示,印度營商環境太差,法律法規說改就改,而且外國企業很難維權。
印度市場,很多企業確實很眼饞,但信譽卻是保證商業合作的前提,不然誰也不想自己苦心經營賺到的錢,說沒就沒!
同時,國內企業也正在思考自己的戰略規劃,是否真的要去印度做生意,畢竟,我國企業有很多的選擇;哪怕合作,或許也會像比亞迪這樣,要求先全款后發貨吧。
印度想要真正發展起來,首先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的貪欲,把信譽放在第一位。
目前,有消息稱,中國正在考慮對印度采取對等的反制措施,畢竟被印度坑過的國內企業,不止只有小米一家。
相比于官方,民間的反制措施已經開始,先付款后發貨就是一種,“對印度不信任”幾個大字,已經深入人心。
做生意,要講誠信!
歡迎關注!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謝謝!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