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父親是創一代;因為熱衷學習,走上了一條不同父輩的路——小學贏得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一等獎,高考奪得溫州市理科第一名,工作后任教清華大學,在國際學術期刊上頻出新作。
【資料圖】
>>>>
“很高興在這里見到老鄉!”近日,潮新聞記者在北京見到了這位80后溫籍鄉賢鄭捷,他穿著格子襯衫,腳上是運動鞋,正急匆匆地從外地趕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參加一場學術活動。
十足學霸,一路沖上名校
“有三年時間沒回老家了,很想念家鄉縣前頭的餛飩。”鄭捷說,從小就生活在鹿城老城區,從溫州市建設小學、溫州實驗中學、溫州中學一路走來,最美好的童年記憶都在家鄉。
翻閱鄭捷的履歷資料,可見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全國小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高二組特等獎、溫州市中考第一名、全國高考溫州市理科第一名……
鄭捷回憶,高中三年,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完成正常的課程學習之外,藝術節、運動會、競賽班都很積極參與。“高中于我,仍然還是一個需要全面發展的階段,過早地偏科并不適合我的自身特點。”
1999年考上清華大學,開啟了新的學習生涯,榮譽拿到手軟:北京市三好學生、清華大學一二·九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鄭捷介紹,大學的學習需要自律,被動學習變得不大可能。這里不會再有任課老師的奶媽式教導,不會再有班主任的保姆式呵護,自主學習,變得格外重要。
課堂上的鄭捷
戀上清華,拒做“創二代”
也許是受溫州商業氛圍濃厚的影響,周圍的朋友經商的比較多,對經濟的現實活動有一些更多的了解,鄭捷選擇清華的經濟管理專業。“當時主要參考了一下父母和親戚朋友的意見,覺得學經濟挺好的,因為比較實用嘛!”個人數學還不錯,這也算是自己的一個比較優勢。
后來,鄭捷自己也沒想到走上了學術之路。“我是同學里為數不多做學術的。”鄭捷說,對于自己的職業生涯曾經也有過很多思考。“進入大學以后,個性發展方面也比較成熟了,我逐漸發現我的個性不適合去業界工作。我不是一個喜歡受約束的人,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可能不適合我。”鄭捷說,要么就是創業,自己當老板,沒有任何的約束;要么就是做學術,時間上比較自由。當時基于家里有人創業,想著可以走一條不同的路去嘗試一下。
在清華讀了本科、碩士,后來又去美國華盛頓大學讀博。回到國內后,清華、人大、復旦等很多高校都向他伸出橄欖枝。“復旦的一個優勢在于上海離我家比較近,清華嘛,主要因為這是我的母校,當時面試之后,學校老師也跟我進行了很多次的通話,希望我盡快做決定。”
頻出成果,簡單的“經濟人”
鄭捷說,做學術,智力是其次,興趣是第一。有了興趣才會有隨之而來的熱情,才會投入時間。“工作的時候,很多年輕老師的辦公室晚上10點30分,燈還亮著是常有的,靠興趣支撐。”
之后,鄭捷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科學與政策實驗室(ESPEL)常務副主任,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學者,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副主編,Research in Economics副主編,曾擔任多份SSCI期刊客座主編。研究領域包括信息經濟學、實驗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研究主題涵蓋機制設計、市場設計、信息設計等經典問題和參照依賴、自我控制、互惠利他等行為問題。
鄭捷說,如何實現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更好合作,就是自己研究的課題之一。在沒有機制的干預下,只關注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很難實現合作共贏;如何開發好的機制讓逐利的個體實現合作共贏,是“內卷化”社會亟需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
也許是小時候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希望自己的研究對民營經濟有一定的幫助。比如幾年前,有一種聲音說,到底是給國企還是民營企業補貼多一點好的討論。鄭捷做了一個嚴謹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從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發,補貼給誰與不同企業的成本結構有關,但與企業所有制結構無關。“相信溫州的民營企業在促進效率與公平的路上一定會走得更好。”鄭捷寄語家鄉。
在清華大學,6年求學12年任教,今年夏天,鄭捷將開啟新的職業生涯。“接下來,我會和我夫人一起加盟山東大學,組建行為科學研究團隊。”考慮到家庭、事業的發展,鄭捷選擇再出發。
—版權聲明—
來源:潮新聞,編輯:nhyilin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號:Eternalhui或nhyilin刪除或修改!
—THE END—
? 熱議!原北大博導被吊銷教資許可證,曾被舉報與多人發生關系......
? 同濟一博士生3年發表14篇一作論文引熱議,本人親自下場回應!
? 2022 年谷歌博士生獎學金名單公布,17 位華人博士生入選
? Nature兩連發:揭秘美國博導學術霸凌亞洲博士后黑幕
? 「金氏黑手黨」師從這位芯片教父,讓韓國半導體在世界崛起
? 國家杰青!蘇州大學,迎來新校長!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