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圖)
“登陸科創板,華潤微實現了多個‘首創’;借力科創板,華潤微持續做大做強,完成了‘兩江三地’布局?!笨苿摪彘_市四周年之際,華潤微執行董事、總裁李虹博士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對華潤微而言是“新起點、新機遇、新挑戰”。
抓住機遇實現跳躍式發展,華潤微登陸科創板后,擴產擴容氣勢如虹。2022年,公司營收突破百億大關,凈利潤達到26億元,較2019年增長5.5倍。更為重要的是,公司新技術研發碩果累累,成為寬禁帶半導體(即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佼佼者。
李虹表示,華潤微致力于成為世界領先的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產品與方案供應商,并將秉持IDM模式(設計與制造一體化)優勢,為產業貢獻“芯”力量,拉動上下游協同發展。
IDM龍頭新氣象紅籌首登科創板
作為IDM龍頭企業,華潤微是家“有故事”的公司,華潤微的發展歷史,亦可看作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縮影。
“很多人不知道,華潤微建立了國內首條四英寸晶圓制造生產線?!碧峒叭A潤微的發展史,李虹笑著說,1983年,原四機部、七機部、外經貿部和華潤集團聯合在香港設立了香港華科電子公司,開啟了四英寸晶圓制造生產線的建設。
1987年,華潤微電子(控股)成立,華科電子注入。之后,華潤集團完成對華晶電子集團的整體收購,并將其更名為無錫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2004年,上華科技登陸港交所。2006年,華潤微電子(控股)注入上華科技,上市公司更名華潤微電子,華潤微由此實現了港股上市。
但當時的香港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理解不夠,公司價值無法得到體現,華潤微后來選擇了退市。從港股退市后,華潤微多次考慮過上市;科創板推出后,公司認為迎來了再次證券化的機遇。
2020年2月27日,華潤微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為科創板紅籌第一股。
“登陸科創板,華潤微實現了多個‘首創’?!被貞浧鹉莻€時刻,李虹依然頗為激動。他告訴記者,除了是科創板紅籌第一股,華潤微也是科創板第一家股票以港元而非人民幣為面值的公司,也是第一家以有限公司形式上市的企業,還是第一家引入“綠鞋機制”的企業。
選擇在科創板上市,華潤微無疑是明智的。根據披露,華潤微在科創板以12.8元/股價格發行股份2.93億股(全額行使超額配售后發行3.37億股),募集資金37.5億元。
“資本市場的力量幫助華潤微更好地打造IDM生產模式?!睋詈缃榻B,登陸科創板后,華潤微在封裝測試環節可與芯片設計、晶圓制造等環節形成更好的產品與工藝匹配,有利于充分釋放內部各環節的資源優勢與協同效應,公司生產一體化比例進一步提升,從而進一步向功率半導體綜合一體化運營公司轉型。
擴產氣勢如虹兩江三地布局
“對于華潤微而言,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是新起點、新機遇、新挑戰?!崩詈缣寡裕顷懣苿摪搴?,公司在經營管理、研發生產、人才引進等方面不斷做出提升和改進,以更好地契合科創板的定位,在科創板平臺上不斷做大、做強、做優。
公司的愿景是成為世界領先的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產品與方案供應商。為此,華潤微在登陸科創板后,開啟了“長三角+成渝雙城+大灣區”的布局。
“科創板融資平臺持續促進了華潤微重點產線建設及前瞻性技術研發、產品升級?!崩詈绶Q,2020年至今,公司資本市場募資用于8英寸高端傳感器和功率半導體建設項目、功率半導體封測基地項目、前瞻性技術和產品升級研發項目等。
目前,8英寸高端傳感器和功率半導體建設項目和前瞻性技術和產品升級研發項目已完成結項工作。同時,華潤微積極推動重點產線建設,重慶12英寸晶圓制造生產線及先進功率封測基地通線,深圳12英寸生產線建設動工。
華潤微的業務范圍遍布無錫、上海、重慶、香港、東莞和深圳等地。2022年,公司營收突破百億元大關,凈利潤達到26億元,較2019年增長5.5倍。
當前半導體產業依然處于景氣谷底,華潤微大幅擴產,是否擔心產能過剩?
“創新驅動、技術演進、應用牽引?!痹诶詈绮┦靠磥恚瑥捅P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驅動力,自1994年起,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跌宕起伏,但大趨勢就是一路向上,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萬億美元規模。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新的產業成長動力?!崩詈绶Q,5G、人工智能、物聯網、汽車電子、高性能計算、風光儲等新需求依然較為旺盛,將給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更大成長機遇。
研發碩果累累協同產業發展
在預判未來需求旺盛的基礎上,除了加緊擴產能,華潤微更在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上加速奮進。
“預判新技術發展趨勢,華潤微早在2020年就深度布局了碳化硅(SiC)?!碧峒靶录夹g研發,李虹舉例說,隨著電動汽車等產業的發展,以碳化硅、氮化鎵(GaN)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迎來新機遇,產業增長迅猛。
2020年7月,華潤微正式向市場投放了1200V和650V工業級碳化硅肖特基二極管功率器件產品系列。同時,華潤微還宣布,其6英寸商用碳化硅晶圓生產線正式量產,這也是國內首條實現商用量產的6英寸碳化硅晶圓生產線。
據李虹介紹,華潤微在新產品研發上一路披荊斬棘。2021年12月,華潤微正式推出自主研發量產的SiC MOSFET新品,性能對標國際一線品牌,主要服務于新能源汽車OBC(車載充電機)及充電樁市場,同時也適用于工業電源、光伏逆變、風力發電等領域。此外,公司還推出了第二代650V/1200V SiC JBS產品,芯片尺寸相比第一代縮小了25%,關鍵器件參數優化提升效果顯著。
在寬禁帶半導體業務發展上,華潤微同樣發揮了“內涵+外延”并舉發展的優勢,實現了在氮化鎵業務上的快速推進。
李虹告訴記者,2022年上半年,華潤微成功引進了寬禁帶半導體廠商大連芯冠科技有限公司,并將其更名為潤新微電子(大連)有限公司(簡稱“潤新微電子”),為公司拓展氮化鎵功率器件方面的業務創造了條件,也為公司在GaN的外延和工藝技術研發方面提供極大助力。
打鐵趁熱。當年9月,華潤微就推出了硅基氮化鎵650V/900V系列化最新產品,為公司產品進軍電源管理、太陽能逆變器、新能源汽車及高端電機驅動等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
“‘晶圓代工+設計公司’模式在數字電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而IDM模式更能夠實現系統應用升級、產品與技術深度融合,從而實現有序創新?!闭劶叭A潤微的IDM產業模式,李虹稱,從全球來看,模擬芯片大廠之所以發展穩健,秘訣之一就是其芯片設計及制造工藝一體化,并帶動了相應的半導體設備、材料迭代發展。
李虹表示,作為國內排名第一的功率半導體大廠,華潤微將充分發揮IDM商業模式垂直一體化優勢,積極支持本土半導體設備、材料的驗證及產業成長,牽引產業鏈上下游加快共建、共享產業生態圈。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