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與放的矛盾,讓她更重視制度建設和規則制定——董明珠更“松弛”了。
(資料圖)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梁宵
頭圖攝影|鄧攀
不是一件大事,卻透露了一個不小的變化。
3月28日格力電器(000651)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修訂〈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的議案》。
投資者關系管理,簡而言之就是向投資者做信息披露、與其進行互動交流、處理其相關訴求等工作。上一次格力發布《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是在2021年,對照來看,突出的變化就是與投資者的互動要求更具體了,比如增加了“公司應當充分考慮股東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和方式,為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參加股東大會提供便利,為投資者發言、提問以及與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交流提供必要的時間”“認真友好地接聽接收,通過有效形式向投資者反饋”等表述。
或是出于合規性考慮,或是源于內部規范的需要,結果就是,肉眼可見地,格力電器或者說董明珠對投資者越來越重視了。
這種轉變有外因的驅動。過去的三年,格力股價就像陷入淤泥的車——任憑怎么發力都走不出來。從數據來看,格力的業績在穩步提升,也兌現了持續分紅的承諾,但股價一直低位搖擺,市盈率長期徘徊在8左右。對此,有人解釋為市場上雜音太多,有人評論說投資者對格力的理解不夠,甚至有人揣測是別有用心的機構在帶節奏,無論哪一種,都指向了最根本的一點:格力與投資者之間存在很深的信息差,或者信息解讀的不對稱。一位長期持有格力股票的老股民多次提到這一點,頗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慨嘆。其實,格力管理層也有此意識,2021年底的時候,剛剛上任格力電器董秘的鄧曉博就表示接下來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與投資者建立更好的溝通。
而這種溝通,不能只是董明珠一個人的輸出,即便她一有機會就呼吁“真正的投資者,要跟著格力電器投資一生”,也一直在強調“分紅已超1000億”,但企業家的搖旗吶喊不能代替企業的應知應做,作為上市公司的格力,需要建立并保持與投資者更加多維度,高頻次、深層次的互動機制。
因此,修訂《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這件事雖小但意義卻大就在于此;而另一方面,透過這個變化的表層也能發現,董明珠更加重視資本市場的規則了。
2022年有次采訪,在我一再追問格力分拆重組、引入戰投的進展后,董明珠提醒說,“我回答完了,你要去證監會問一下可不可以披露,不可以就不能報道?!比绻c2019年那一幕進行對比的話,就會發現她更注意“合規”了——那一年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在回答提問時脫口而出“2018年格力電器預計營收將達2000億元,稅后利潤預計超過260億元”,是好消息沒錯,但卻不是對的時間——格力電器的業績預告還沒有披露,所以此舉還招致深交所下發了關注函。
到了今年,董明珠對資本市場的評價更有別以往,“通過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工具政策的調整,資本市場可以為企業提供融資,更好釋放市場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優化市場結構,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是不是與她過去的言論判若兩人?
態度轉變的時間線,對應的是格力股價持續不振的低谷期,也是格力力圖摘掉空調獨大的標簽,將其他板塊分拆重組的重整期,董明珠多次表示,格力諸多業務,比如裝備、數控機床、模具等都具備單獨上市的基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更多的格力系子公司接入到資本市場的土壤上,除了將業務本身做大做強之外,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對資本市場規則的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讓真正優質的公司獲得與之相匹配的估值。
邁出這一步,要從已經上市的格力電器做起,也要從她這個說一不二的掌門人做起。因此對外,格力更懂規則、更尊重規則,而對內,格力還要建立規則,這兩年在格力電器集團和子公司層面很重要的一個改革動作,就是各個公司各種制度的建設。
作為一家在空調領域扎根30多年的制造企業,格力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和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但更多集中在生產管理層面,比如質量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制度等等,很多成為業內典范。但文化管理層面,比如激勵機制、選拔機制等還需要進一步梳理革新,尤其是隨著格力走向多元業務的科技集團,由于各個業務所處行業不同,業務模式各異,各項制度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時而變,包括集團與子公司的管理關系更需要重新理清確立——制度就像一根線,串起一個組織管理,這樣自上而下的管理者面對的,才不會是一團亂麻的雜事,而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系統。
這兩年,董明珠身邊的高管發現她溫和了許多,而她給外界的狀態,套用一個流行的說法,也更加“松弛”了,她自己也有這個感覺,“下面的人可以分擔了,我就更省心了”,在多次采訪中,她都表示自己愿意放權,但與此同時也保持警惕,因為“手中有權力之后,人就不一樣了”,這種收與放的矛盾,勢必讓她更重視制度建設和規則制定,小到日常的管理制度,中到生產體系的管理制度,再往上,就是企業傳承制度。從這個層面去看,當前格力和董明珠的轉變,不論是對外在規則的重視,還是對內在制度的搭建,都是在朝著這條路去走。
這條路,對于從空調企業到電器集團,從單一上市主體到多元上市集群的格力電器來說,也是必經之路。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tougao@iceo.com.cn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