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欣
當地時間8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冠病毒變異株EG.5從“需要監測”變種提升為“需要留意”變種。
【資料圖】
該變異株的流行率一直在穩步上升。但世衛組織表示,EG.5對公共健康構成的風險較低,沒有證據表明它會比目前流行的其他變異株引起更嚴重的疾病。
目前的疫苗仍能提供保護。 圖片來源:Unsplash/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什么是EG.5?它在哪些地方傳播?
EG.5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亞變異株XBB.1.9.2的“后代”,于今年2月17日首次被發現。
這種病毒進入人體內細胞和組織的方式也與XBB.1.5和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類似。在社交媒體上,網名已經按照希臘字母表給這個變異株起名為“艾里斯”(Eris),但這并未得到世衛組織的正式認可。
自7月初以來,EG.5導致的新冠感染病例越來越多,世衛組織于7月19日將其列為“需要監測”變種。
截至8月7日,已有來自51個國家的7354份EG.5基因序列被上傳至“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包括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英國、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
世衛組織在其最新評估中提及EG.5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亞變種,其中包括EG.5.1。據英國衛生安全局稱,EG.5.1目前約占醫院檢測發現的新冠病例的七分之一。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估計,EG.5從4月份起就已經在美國流行,目前約造成17%的新感染病例,已超越奧密克戎其他亞變種,成為最常見的變異株。據美國聯邦衛生機構稱,美國各地的新冠肺炎住院人數不斷增加,最近一周住院人數增加了12.5%,達到9056人。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將EG.5升級為“需要留意”變種,并敦促各國繼續對新冠病毒進行監測。來源:蓋蒂圖片社
EG.5并不比早期變種風險更大
根據世衛組織的聲明,全球范圍內的公共衛生風險被認為較低,與XBB.1.16和其他目前流傳的“需要留意”變種所帶來的風險一致。但它的傳染性可能更強。
世衛組織表示,雖然EG.5已顯示導致患病率增加、具有生長優勢和免疫逃逸等特點,但迄今為止尚未有新冠感染嚴重程度上升的報道。
世衛組織強調,這種生長優勢和免疫逃逸特性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EG.5可能會導致病例發病率上升,并在一些國家甚至全世界占據主導地位。
EG.5引起的癥狀與此前類似
EG.5引起的癥狀與其他新冠病毒毒株相同,例如喉嚨痛、流鼻涕、咳嗽、鼻塞、發燒、疲勞、身體疼痛以及可能的味覺或嗅覺喪失。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0日消息,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醫學院傳染病科主任托馬斯·魯索表示,這些癥狀似乎與其他新冠病毒毒株引起的癥狀相同。流鼻涕、頭痛、疲勞、喉嚨痛和打噴嚏等癥狀較為常見。老年人、免疫系統受損或患有多種其他疾病的人遭受更嚴重影響的風險更高,可能包括下呼吸道疾病、胸痛和呼吸急促。在美國,該病毒每周仍導致數百人死亡,因此,如果自認為可能感染該毒株,及時進行檢測很重要。
疫苗仍能預防EG.5感染
EG.5.1具有XBB.1.9.2所沒有的兩個重要的附加突變,即F456L和Q52H,而EG.5僅具有F456L突變。EG.5.1中額外的微小變化,也就是刺突蛋白中的Q52H突變,使其在傳播方面比EG.5更具優勢。
好消息是,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言人稱,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法和疫苗預計仍對該變異株有效。
英國路透社報道稱,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曼迪·科恩表示,9月份更新的疫苗將提供針對EG.5的保護,而新變種“并不代表重大轉變”。
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疫苗接種仍然是抵御未來新冠疫情的最佳防御措施,因此人們盡快接種所有符合條件的疫苗仍然一如既往的重要。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