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傾聽民聲,疏解民憂,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久久為功、做優做強,不斷提高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就能把群眾滿意的教育辦得越來越好。
云南師范大學附屬鎮雄中學的學生們在上課。 江文耀攝
彩云網評特約評論員 丁鐵
一本上線率從2016年的4.62%上升到今年的20.53%,生源從“向外跑”轉變為“往回流”——這是近年來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高中辦學水平的變化。一個山區縣,如何辦好高中?這背后離不開當地在辦學、師資、課程等各方面的努力。研讀這一山鄉高中辦學的蝶變,或許能從中解碼出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的有效路徑。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強國建設、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石。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了專門部署,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讓群眾滿意,這不是喊口號、擺架子就能得來的,而是靠真抓實干干出來的。作為云南人口第一大縣、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鎮雄縣,近年來實現高中辦學水平變化的干法,頗具啟示意義。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首先建立在滿足群眾期待和需要的基礎之上。從現實來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突顯。優質教育資源哪里來?從創辦云南師范大學附屬鎮雄中學,到西南大學附屬鎮雄第一中學、浙江外國語學院附屬鎮雄中學陸續成立,優質資源不斷增加,倒逼縣內其他學校加強管理提升質量,越來越多孩子選擇留在家門口接受教育。鎮雄用實際行動和在高考中取得的亮眼成績,鮮明標示出“引進來”這一集聚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路。
引進來雖快,但強起來歸根結底靠內驅力。而資金、師資和教學改革,則是形成強勁內驅力的三大關鍵要素。據統計,鎮雄縣近5年累計投資72.47億元用于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但好房子不代表好教育,沒有好老師、好的理念和模式,就不可能有教育質的飛躍。群眾的期盼、家長的憂慮,也更多集中于此。引進外地骨干教師開展“組團式”幫扶,帶動本地教師發展;以優厚政策條件,吸引名優教師和知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前來任教,雙管齊下帶來教師隊伍向好向強,生源自然從“向外跑”轉變為“往回流”。
與教師的理念更新、水平提升相伴生,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群眾充滿期待。這種期待不僅是對好分數的追求,還包括對實現人格健全、思想健康、素質提升的要求。去年8月,一堂“大家一起出去欣賞‘七彩祥云’”的課,驚艷了全國,得到網友的一致點贊。這僅僅只是“不是裝滿,而是點亮”的鎮雄教育實踐的一角。設置特色教室,讓學生發掘自身興趣點;強化技能培訓,引導學生把個人夢想與時代需求結合。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正是教育應有的態度嗎!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傾聽民聲,疏解民憂,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久久為功、做優做強,不斷提高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就能把群眾滿意的教育辦得越來越好。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