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菊就在吉利和長安剛“牽手”不到20天,自主車企的競合氛圍呈現“團結向好”之勢時,又有兩家自主車企“打”了起來。5月25日,長城汽車(601633)發布聲明稱,其于4月11日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002594)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長城汽車表示,其正在密切關注該案的立案及處理進展。
(資料圖片)
對于長城汽車的舉報,比亞迪很快發布聲明回應稱,長城汽車送檢車輛不符合要求,檢測報告無效。“經了解,長城所說的情況,測試車輛由長城購買、保管并安排送檢,中汽中心(天津)按長城的要求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檢測。測試車輛嚴格來說,不符合國標要求的送檢狀態,即應由第三方抽樣、保管及送檢,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測試,而長城送檢的車輛在檢測時里程僅為450-670公里。鑒于以上,我們認為其檢測報告無效,長城不能以此作為依據!”
比亞迪在聲明中指出,其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在國家權威機構通過認證。歡迎有關部門隨時過來調查、取證和檢測。“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企業,在插混技術上有二十多年的積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簡單!”比亞迪表示。
據記者了解,5月25日下午,比亞迪將在線上舉辦旗下車型宋pro DM-i冠軍版車型的上市發布會。而長城汽車選擇在此時將針對包含宋PLUS DM-i車型在內的舉報信息公之于眾,頗有“針鋒相對”之嫌。
目前,比亞迪是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2022年上半年宣布完全轉向新能源汽車后其銷量“一飛沖天”。銷售數據顯示,比亞迪2022年累計銷售超186萬輛,同比增長超150%。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售超55.2萬輛,同比增長92.81%,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從去年同期的24.67%增長至37.75%。
長城汽車一度也曾是自主品牌的領頭羊,但當前正處于向電動化轉型的關鍵階段。據長城汽車官方此前透露的消息,2023年長城汽車銷量目標為1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為40%,即達到60萬輛左右的水平。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僅為2.78萬輛。
此次被舉報的比亞迪宋和比亞迪秦均是比亞迪比較暢銷的車型,且比亞迪宋是長城哈弗H6的競爭對手。數據顯示,2022年比亞迪宋銷售47萬輛,取代上一年的哈弗H6成為SUV市場的年度銷量冠軍,哈弗H6僅位列第三,銷售25萬輛,同比下滑29%。比亞迪秦2022年銷售34.2萬輛,同比增長81%。
在混合動力的技術路線上,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均推出了各自的混合動力系統。其中,長城將其混動技術稱作檸檬DHT,號稱是“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術”,該系統同時支持油電混動和插電混動兩種動力模式,近期又推出了Hi4雙電機雙軸分布四驅插混技術。比亞迪的混動技術則名為DM-i超級混動,只提供插電式混動車型。
據悉,混合動力汽車在采用純電模式行駛時,發動機長時間不運轉,在這種情況下,燃油蒸發的氣體就會積累較多,導致燃油蒸發不符合法規要求。為解決這一問題,混動車型一般采用高壓油箱,油氣會在高壓下繼續留在油箱內,到發動機運行的時候才會經過碳罐進入歧管。不過,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專利信息上可以看到,一些車企也申請了針對混動系統的常壓油箱的專利。
回顧過往,自主車企之間為了市場競爭而發生摩擦的事情不斷。今年3月,長城和吉利發生了“口水戰”。長城汽車發布微博稱,其被某品牌"黑人公共關系"(指對方雇傭水軍抹黑品牌),吉利汽車也參與其中,并稱"我們必須堅決抵制網絡上的各種肆無忌憚的攻擊,自主品牌的成長需要良好的網絡環境”。吉利相關人士則回應稱,吉利公司將訴諸法律手段,堅決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更早前的2020年,一份出自長城汽車的《關于長安汽車(000625)攻擊我司的情況匯報》的文件流傳。文件顯示,長城汽車檢測到異常的、有組織的負面攻擊,經調查,確認是長安汽車有組織發起的針對哈弗H6、F7等車型的進攻性負面傳播。長安則回應表示,近期掌握到網上H6對標和不利于CS75等產品文章800余篇,但其并不認為這是長城汽車操縱所為。
另外,今年2月底,吉利汽車發布其新能源“銀河”系列之后不久,長安汽車曾發律師函狀告吉利銀河之光概念車涉嫌大量抄襲長安汽車概念車。吉利方面隨后回應稱該律師函“內容嚴重失實、指責毫無根據,誤導公眾”。而后在5月,吉利與長安又握手言和,雙方宣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向上。
事實上,早在2018年10月,長城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汽車、東風風神、華晨汽車、陸風汽車、寶沃汽車、東南汽車等8家中國車企在上海和平飯店召開會議,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汽車行業自律聯盟”。該聯盟倡導自主車企之間相互團結,共同做大做強自主汽車事業。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