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15日,中國船舶(600150)集團旗下江南造船有兩艘首制船在4號塢出塢,加之即將在3號塢聯動出塢的2艘船舶,以及三艘半船、一個巨型環段的起浮作業,正式開啟了雙塢雙線建造模式。這是4號塢回歸民品線后,公司作出的重要生產流程調整,計劃在2023年完成6批次20艘船出塢,同比去年出塢共計5批次10艘船,數量提升100%。
2月15日,在4號塢率先出塢的是江南造船為廣東九豐能源(605090)集團有限公司建造的國內首制79800立方米Mark III型薄膜式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MULAN SPIRIT”號(H2637船),以及為天津西南海運有限公司建造的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氣船(VLGC)首制船“GAS JUPITER”號(H2756船);同時起浮的還有93000立方米VLGC后續半船和即將移位至3號塢的241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的艏部巨型環段。
同批次的后續作業將轉移到3號塢,預計在2月24日,江南造船為地中海航運(MSC)建造的241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系列第二艘(H2733船)以及為新加坡Petredec公司建造的93000立方米VLGC系列第二艘(H2636船)出塢,后續兩艘半船同步起浮。
去年11月,江南造船首次完成3、4號塢的聯動雙船出塢,今年首批次的四船出塢按計劃順利推進。據悉,從今年6月份起,3號、4號船塢將與東區聯動,進一步實現雙塢三區聯動。在有限的船臺資源上,增加新的產品線、協調多型船舶的節點周期,是船企推進精益管理、節拍化生產的重要成果。
船塢之間、不同生產線得以協調、聯動,也有賴于成熟產品線的生產精進與周期固化。例如,今日出塢的93000立方米VLGC是該系列船中首次實現“531”目標的一艘,即五清零(船體清零、機艙涂裝清零、主甲板內裝清零、液罐環氧清零、氣室舾裝清零)、三網通(管網通、電網通、信息網通)以及發電機附屬完成“1+N”指標,對標此前的86000立方米VLGC系列船有了進一步提升;出塢前一周首次實現發電機動車、鍋爐點火;充分規劃試驗前移,在船塢內就已經開展系泊試驗,為后續碼頭建造周期縮短打下堅實基礎。
在箱船生產線上,“844”的建造節律在24100TEU箱船項目上進一步穩固,并實現了“331”目標,即做到了三清零、三網通和發電機待試,為后續試航奠定基礎,進一步節省碼頭建造周期。
LNG船是江南造船未來產品定位和戰略發展轉型的關鍵產品,此次79800立方米LNG首制船出塢格外引人注目。該船是國內首艘采用GTT Mark III薄膜型液貨艙的LNG運輸船,系公司為國內LNG運輸廠商定制的“Sino-Flex”型,設計總長229.99米、型寬36米、型深21.5米、設計吃水9.8米、結構吃水10.6米,全船艙容為79800立方米,于2021年12月開工建造,2022年8月入塢。該船由江南造船自主設計建造,船東雖僅訂造了一艘,但對后續大型LNG船的建造意義重大。
此前,在2月10日進行的該船出塢轉階段外審現場會議上,由滬東中華、中船租賃、中國海工,711所,大船重工等單位組成的集團公司大型LNG船專家組進行了現場檢查并給出了外審結論:該船出塢準備充分、狀態良好,可按期出塢。并建議做好首制船的數據積累,為后續175K 方LNG項目打好基礎,為集團LNG產線發展做出江南貢獻。
廣東九豐能源集團江南造船項目總監谷林春表示,“我們這條船是中國第一艘MK-III型的LNG運輸船,技術附加值很高,建造難度非常大;也是九豐能源第一個新造船項目。在合作過程中,感受到了百年江南的文化底蘊,也見識到了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活力。江南的數字造船技術、智能制造裝備、信息化管控手段,貫穿整個設計及建造流程。確保了船舶按時下水,讓我們有信心看到這條船在年內高質量交付!”
標簽: 四船出塢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