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光伏行業就開始了瘋狂的內卷。
1月20日,晶澳科技(002459)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與鄂爾多斯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項目,項目包括建設生產15萬噸/10萬噸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電池、10GW光伏組件及配套輔材項目,總投資約400億元。
(資料圖片)
談及本次合作,晶澳科技表示,本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符合公司未來產能規劃的戰略需要,充分利用當地優質的電力資源和政策優勢,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公司生產能力,拓寬公司在光伏產業鏈中的布局,提升公司垂直一體化產能優勢,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滿足全球客戶對高效優質光伏產品的需求,對公司后續發展有積極影響。
事實上,自2019年底晶澳科技回歸A股資本市場以來,公司大力擴產先進產能,邢臺、東海和曲靖硅片,寧晉硅片、電池,義烏和揚州電池、組件,奉賢和合肥組件等新建產能陸續投產。
根據索比咨詢發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出貨榜單顯示,晶澳科技以27.1GW的組件出貨量位居第四。截至2021年底,公司擁有組件產能近40GW,上游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按照公司未來產能規劃,在建和規劃產能明年將陸續達產投產,預計2022年底組件產能超50GW,硅片和電池產能會繼續保持組件產能的80%左右。
東方財富(300059)證券分析師周旭輝表示,“一體化程度越高將帶來更大的盈利提升彈性。以PVinoflink2022年11月30日報價測算,假設硅片自供率(相對于電池產能)為80%,電池自供率(相對于組件產能)50%,一體化企業較純組件單瓦盈利提升約1毛錢,當電池自供率進一步提升至80%時,單瓦盈利將再提升約5-6分錢”。
從擴產趨勢上來看,在主流一體化趨勢下,光伏龍頭企業紛紛加速進程。在晶澳科技官宣擴產的前幾天,隆基綠能(601012)也拋出了一份超400億元的投資計劃。
1月17日,隆基綠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陜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管理委員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擬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投資建設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項目總體投資金額452億元。根據項目投資進度,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均為2024年3季度首線投產,2025年底達產。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一體化布局有助于實現盈利沉淀最大化,龍頭公司有望持續強化競爭優勢。光伏中游制造廠商通過向上一體化產能布局,毛利率較單一環節有望明顯提升。在龍頭加速擴產、行業格局快速集中的趨勢下,產業鏈具備技術和資金實力的組件龍頭企業向上一體化所獲得的增益或將最大化,且產能消化和運營資金負擔相對可控,有望強化市場競爭實力,鞏固盈利穩定性,并受益于市場規模和份額的雙重擴張。
這種擴產是否會持續?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進入2023年,光伏巨頭持續擴產表明市場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市場空間在擴大的同時產品毛利也保持了較高水平。這種擴產趨勢并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是會隨著市場供求趨向平衡,甚至在供過于求而導致毛利空間下降甚至低于社會平均利潤率時引發行業存量產能的并購與整合現象。未來的光伏行業發展將在產業鏈垂直整合度不斷提高的同時,行業集中度也不斷提升,進而形成少數頭部企業寡頭競爭的市場格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伏巨頭的擴產與行業的高景氣度密不可分。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統計數據,2022年,全國太陽能新增裝機規模約87GW,較2021年度大幅增長58.53%,創下歷史新高。根據集邦咨詢的預測,2023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將在330GW-360GW之間。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光伏行業走到了提升規模的新階段。龍頭企業要面對上游原材料波動和下游市場激烈競爭,實施一體化發展策略,從硅片、電池到關鍵組件,在各個產業環節布局,可以加強對產業鏈的把控,擴大自身規模,維護產業鏈安全。”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