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釀造設備龍頭,轉賣精釀啤酒了。
作為一個有事沒事都能找借口喝兩杯的資深酒鬼,風云君買啤酒的時候,一不看品牌,二不看價格,就看原料。
但凡原料中有大米、玉米淀粉的,通通不考慮。
(相關資料圖)
近日,有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生產是啤酒不僅不含食品添加劑,也拒絕使用酒花浸膏、玉米淀粉、大米等輔料,還不使用高濃稀釋等工藝。
感謝樂惠國際(603076)(603076.SH),風云君今后的排除項中又加了一項——酒花浸膏。
酒逢知己千杯少,研報只看俏風云,既然緣分這么深,風云君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品品樂惠國際。
從罐頭加工設備到啤酒釀造設備,也曾有段奮斗史
咂摸一口啤酒,夾倆?;ㄉ缀螅ㄎ覀兝习搴染平洺P砸涣;ㄉ锥疾粖A),風云君才發現樂惠國際的啤酒業務,更準確說是精釀啤酒業務2021年才開始貢獻收入。
在此之前,樂惠國際的主要業務是啤酒釀造設備及無菌灌裝設備。
樂惠國際由自然人賴云來和黃粵寧在1998年共同設立,二人在公司一直基本保持等比例持股,目前合計控制著公司51.13%的股權,共為上市公司話事人。
賴老板一直在公司擔任董事長,而黃老板則一直擔任總經理,和風云君一樣,他倆也是資深啤酒愛好者。
其實,早在1992年,二人就共同成立了惠州市樂惠實業有限公司,主營罐頭食品加工設備、包裝設備的制造及安裝,也就是說這么多年,哥倆一直老本行上延伸主業。
自1998年開始,樂惠國際先后在多項技術上取得突破,填補了國空白,2003年,成為喜力啤酒供應商,2005年成為打入百威啤酒供應鏈,之后的路就走的容易些。
等到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時:
樂惠國際已經是國內外多家知名啤酒品牌和飲料品牌的供應商;
在啤酒釀造設備業務領域,樂惠國際已經可以和國際巨頭一較高下,位于第一梯隊;
在灌裝設備設備領域,雖與國際巨頭尚有一定差距,但也頗具競爭優勢。
樂惠國際的成功離不開自身努力,但更主要的是完美吃到了國內啤酒產業的發展紅利。
上市即巔峰,啤酒釀造設備的好日子過去了
自2003年開始,我國連續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國,至今地位仍無人可撼動。
我國啤酒行業可以粗略分為兩個大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改開后至2013、2014年,尤其是2000年以后,增長迅速,國內啤酒產量在2013年達到5062萬千升的歷史高峰,并在次年銷量首次突破5000萬千升;
第二階段,亢龍有悔,自2013年至今,國內啤酒產量穩定持續下滑。2021年,我國啤酒產量3562萬千升,較2013年高點已跌去30%。
走運的是,樂惠國際完全吃到了行業發展的紅利,在行業即將步入高速發展階段成立,在行業發展即將步入尾聲時成功上市。
那么,它上市后的業績,其實不用看大家也都猜得出來了吧?
營業收入基本就說明了一切:2021年,樂惠國際營業收入9.89億元,2016年,上市前一年,樂惠國際營業收入9.51億元,經過五年的發展,二者居然幾乎無差。
利潤的源泉被鎖死后,凈利潤也基本隨各年景氣情況波動,2021年,樂惠國際實現凈利潤4,625萬元,同比下滑56.23%。利潤下滑的原因下個章節會重點介紹。
01 啤酒釀造設備的好日子過去了
就具體業務看,穩定是樂惠國際啤酒釀造及相關設備業務唯一的優點:不出意外的話,每年5億元營收,25%左右的毛利率。
不過2022年以來,樂惠國際在白酒釀造設備板塊有所突破。
2022年上半年,白酒類及相關設備營業收入3.54億元,之前幾乎沒有營收貢獻,從而帶動總營收增長85.57%,達9.24億元。
2022年前三季度,樂惠國際營收同比增長70.26%,達12.43億元,同樣是由白酒裝備業務增長導致;不過雖然三季度單季度利潤增幅出色,但主要跟去年同期基數小有關,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5,218萬元,同比下滑22.04%。
白酒裝備業務值得后續繼續關注,但無論如何啤酒釀造設備業務的好日子過去了。
02 該抓住的也沒抓住,無菌灌裝設備無建樹
如果說啤酒釀造設備業務的低迷還有大環境的鍋可以甩的話,無菌灌裝設備業務發展情況則直截了當的說明,樂惠國際的天賦也就這樣了。
不同于釀造設備,除了啤酒行業,無菌灌裝設備還可以用于飲料、乳制品和食品行業。上市時樂惠國際也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該業務與國際巨頭差距大,國際巨頭依然占據著全球大部分市場份額。
但首先,上市募資時,樂惠國際并沒有將無菌灌裝設備業務作為重點突破方向,僅計劃投入4,492萬元,還是和釀造設備業務共享。
其次,過去十年,別的行業不說,國內乳制品行業跑出了伊利和蒙牛這樣的巨頭。
但2014至2021年8年時間,樂惠國際無菌灌裝設備業務營收一直穩定在2億元上下。2020年好不容易首次突破3億,但年報中對增長原因只字未提;2021年,又恢復到正常水平。
這說明公司從未從巨頭手中搶奪下任何增量份額。
最后,2021年年報中,樂惠國際后知后覺的表示,已經在國內領先的無菌灌裝技術領域取得重要訂單,但多重要,多大都沒有具體說明。
到了2022年上半年,無菌灌裝設備8,111萬元的營收比2021年還下滑了22%。
樂惠國際也曾考慮過通過并購增強無菌灌裝業務競爭力,但一筆3,000萬的小并購,居然卻給公司帶來意外的連環炸。
本想靠并購彌補天賦,卻意外遭遇連環炸
2018年初,樂惠國際宣布,耗資400萬歐元(約3,000萬人民幣)完成了對德國乳品包裝公司Finnah Packtec GmbH100%股權的收購,并再向其增資500萬歐元(約4,000萬人民幣),此次并購可使得公司通過引進德國技術,進入乳品裝備制造領域。
Finnah Packtec GmbH成立于1975年,主營液體奶等乳品的無菌包裝設備制造,當時有超過300多臺機械設備在歐洲各大乳品企業運行。
這起看上去很有前景的并購,很快就給公司帶來了上市以來的唯一一次虧損。
由于與原股東控股期間的客戶發生退貨糾紛,進而與原股東產生一系列連鎖糾紛,Finnah Packtec GmbH在2019年就資不抵債,并于當年破產,直接對樂惠國際當年凈利潤產生6,320萬元的影響,從而導致上市公司當年虧損2,481萬元。
雖然樂惠國際很快就與Finnah Packtec GmbH原股東對簿公堂,要求對方承擔損失,但2022年最終的判決結果以樂惠國際敗訴告終,并又對2021年利潤產生3,100萬元的影響。
2022年10月25日,不甘就此認輸的樂惠國際再次發起仲裁申請,要求Finnah Packtec GmbH原股東賠償其損失共計225萬歐元。
客觀來說,本次并購金額并不算大,并購標的對公司的業績發展也有協同作用,但卻對樂匯國際2019和2021年的利潤都產生了很負面的結果。
兩塊主業,一塊明顯是昨日黃花,一塊天賦差,后天努力也不夠,一筆小并購居然還導致了連環炸……
何去何從?
樂惠國際給出的答案是:用自己的啤酒釀造設備釀酒賣。
一夢醉5年,文旅綜合精釀啤酒工廠體胎死腹中
事實上,樂惠國際要搞精釀啤酒也不是一兩天了。
2017年剛上市,樂惠國際就提出投資大目灣精釀啤酒服務平臺項目,立志建立精釀啤酒全產業服務共享平臺。
你瞅瞅,“全產業服務”、“共享平臺”,雖然還不知道具體干啥,但果然知道熱點在哪里。
2018年,以寧波精釀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精釀谷”)作為實施主體,該項目開始正式推進,但被重新定義為文旅綜合體和城市精釀體驗工廠。
不但跟當時最熱的文旅搭上了邊,更是直接自詡休閑游和短途游的升級產品,并樂觀表示可以擇機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當年,樂惠國際還從上市時募投項目中調整出6,992萬元,并將上市時募投項目之一“釀造與無菌灌裝實驗室項目”一并變更至寧波精釀谷實施,大目灣項目也搖身一變成為了募投項目,擬累計使用募集資金1.15億元。
雖然2020年年報中,樂惠國際還樂觀的表示,精釀啤酒業務2021年穩步推進,同時擬在杭州和南京建設類似主題的文旅體驗城市精釀工廠。
但2021年就畫風就突變了,整篇年報中再無文旅二字,寧波精釀谷這么富有詩意的名字,也在當年變更為寧波鮮啤三十公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鮮啤三十公里”)。
而所以更名,是因為它又有了新使命,而這場文旅大夢的半成品最終也變成下一場夢的起點。
鮮啤三十公里,百城百廠,有券商高喊三年一倍,老鐵賭一把嗎?
2020年3月,樂惠國際拋出新的融資方案,并最終于2021年2月成功融資4.18億元,主要用于建設“當日鮮精釀(啤酒工坊)”和“鮮啤酒售賣機運營”兩個項目。
這兩個項目當時的實施主體均是寧波精釀谷,非公開發行成功后寧波精釀股正式更名“鮮啤三十公里”,也意味著樂惠國際正式下場賣啤酒。
01 從現場釀造鮮啤到銷售預包裝啤酒
當日鮮精釀(啤酒工坊)的設想是在合作門店、營業網點及自營場所現場釀造啤酒,其最大特點是現場精釀鮮啤、當日出產包裝、當日銷售,計劃通過兩年時間建設300家啤酒工坊。
鮮啤酒售賣機運營項目則計劃用3年在餐廳、商超、球迷俱樂部等地投放9,000臺鮮啤酒售賣機,與當日鮮精釀最大的不同是其銷售的啤酒并非當日釀造,而是封裝在扎啤桶中的精釀啤酒。
但這兩個聽上去很動人的項目,截止2022年9月30日,一個累計投入961.87萬元,一個一毛錢也沒投入。
疫情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客觀原因,無論是現場釀酒設備還是鮮啤售賣機,由于疫情反復,對商場、酒吧、餐廳影響大,均無法全面投放鋪設。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疫情下樂惠國際調整了產品銷售策略,變現場釀造鮮啤為在商超和餐飲體系銷售預包裝鮮啤,并創立自有品牌“鮮啤30公里”。
02 鮮啤30公里、百城百廠,有券商高喊“三年一倍”
從產品看,樂惠國際穩定生產的精釀鮮啤共有7種口味,包括德式小麥、皮爾森、美式IPA、牛奶世濤、還有果啤系列,包裝上共分為330ml、500ml、1L易拉罐,2/3Lpet桶裝及20Lpet五種類型,并把產品保質期做到了60天。
“不殺菌、不過濾、內含活性酵母、需要冷鏈運輸、保存的的精釀鮮啤”是樂惠國際精釀鮮啤產品的主打特色,同時也決定了消費地距酒廠距離不能超過30公里。
也因此,樂惠國際提出了“百城百廠”的戰略規劃。
2022年3月,樂惠國際從當日鮮精釀(啤酒工坊)項目調整出8,000萬元資金,用于“鮮啤三十公里長沙萬噸城市工廠項目”,截止2022年9月底已累計投入近6,000萬。
2022年10月,樂惠國際干脆完全終止了募投項目當日鮮精釀(啤酒工坊),將剩余1.63億募集資金全部投入“鮮啤30公里武漢城市工廠項目”。
按照半年報及e互動信息,目前,松江工廠、寧波工廠、沈陽工廠和長沙工廠均已投產,合計產能2.8萬噸/年,武漢工程也已啟動建設。
一片欣欣向榮之下,一眾券商看好,浙商證券(601878)更是高喊“三年一倍”,并作為臻選股推介。
03 尚未實現盈利,業務數據喜憂參半
雖然一切聽上去充滿光明,但目前財務數據并不樂觀。
2021年,樂惠國際精釀板塊實現銷售收入745萬元,凈虧損1,882萬元;
2022年上半年,樂惠國際精釀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974萬元,凈虧損1,341萬元。
當然,目前這個階段,單說財務數據也不合理,業務層面的數據或許更有參考意義。
作為一個在啤酒賽道籍籍無名的新參與者,產品品質只是進入行業的門檻,更重要的是迅速擴大知名度和消費者認可。因此,樂惠國際選擇從戰略合作客戶、經銷合作、直銷渠道及線上四個方向找出口。
雖然公司在2022年半年報中熱情洋溢的表示銷售渠道開發順利,但風云君認為喜憂參半。
戰略客戶可迅速增加公司產品知名度,但前提是客戶是否允許品牌露出。
公開信息顯示,樂惠國際已經與盒馬、麥德龍、大潤發、豐茂烤串、海底撈等全國連鎖品牌開始戰略合作。
這首先說明但盒馬是代工業務,這意味并不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
麥德龍和大潤發是自有品牌,但自有品牌的話商超鋪貨、推貨動力又不強,因此,樂惠國際又和麥德龍做了聯名款。
與海底撈和豐茂烤串的合作模式目前尚不清楚。但從海底撈現場照片看,類似一臺鮮酒售賣機,并非公司主打的易拉罐或者pet產品。
經銷層面,樂惠國際已在長三角區域的重點城市設立銷售團隊,截至2022年半年報,累計開發終端達3,000余家;直銷主要在酒廠所在城市展開,目前全國有80家營業終端。
經銷和直銷數據只做呈現,不做主觀評價,最后咱們看看線上渠道數據。
截止2022年10月26日,鮮啤30公里京東旗艦店339人關注,天貓旗艦店4325人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篇閱讀數基本在幾百到一千左右。
尤其是最近的雙十一福利帖,閱讀數不過465,線上渠道人氣不是一般的低。
上證e互動上,甚至有投資人焦急的建議公司應該找頭部主播帶貨,但很顯然,公司目前的配送能力無法支持他這么干。
04 30元/罐,有點小貴
除了線上渠道人氣低迷,風云君發現,樂惠國際精釀鮮啤的定價并不低。
以500ML易拉罐產品為例,目前京東雙11預售價為4罐119元,促銷優惠后到手價79元,即折扣前售價接近30元/罐,折扣后也近20元/罐。
按照目前較為通用的標準,啤酒標準瓶(500ml)價格7元以下、7-14元、14元以上分別定義為低端(經濟型)、中端型、高端型啤酒。毫無疑問,鮮啤30公里妥妥走的高端路線。
風云君最鐘愛的主打“7日鮮”的泰山原漿目前在京東旗艦店上售價是6瓶69元,且分量更足,720ml的玻璃瓶,每瓶售價折合11.5元。此外,泰山原漿啤酒京東官方旗艦店的粉絲數是26萬人。
大家的消費能力風云君不清楚,但就自己消費能力而言,鮮啤30公里偶爾嘗鮮可以,常喝的話還是泰山原漿性價比更高些。
當然,這就跟風云君喝不起茅臺,就不能說茅臺沒市場一樣。
綜上,風云君認為,2023年對樂惠國際來說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手握2.8萬噸的精釀啤酒產能,能干出什么樣的業績,直接決定了公司精釀啤酒業務的后續走向以及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最不濟,也可以等到2022年年報出來后,看看效果,畢竟已經有公司人員自信的向記者表示,11月份世界杯期間的備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夢想實現前,實控人持續減持
有沒有三年一倍空間,不僅要看券商怎么喊,還要看實控人在二級市場表現。
賴老板和黃老板的首發限售股是在2020年11月13日上市流通的,當時樂惠國際已經在籌劃定增從事精釀啤酒業務,且已經對問詢進行回復。
照理說,如果對未來自信的話,應該拿他個三五年,畢竟是在開拓一塊全新業務,如果成功,估值……
但,2020年12月14日,解禁后一個月,賴老板和黃老板就發布了減持計劃,擬在未來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3%股票。
并最終在2021年1-2月、5-6月累計減持套現1.36億,從時點看,每次減持時機拿捏的還是比較準的。
2022年8月,在浙商證券喊出三年一倍的次月,賴老板和黃老板就宣布擬繼續減持不超過公司3%股票。
大家說說,這三年一倍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