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6日,淮南市壽縣八公山鄉,由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東淝河復線船閘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引江濟淮工程江淮溝通段試運行通航。自此,淮河上的船舶可經由該航道進入巢湖,并通過裕溪河航道抵達長江。
安徽省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監督局航行通告顯示,此次試通航分兩個階段,2023年8月16到2024年3月31日,為試運行前期,船舶僅限白天7點至18點通航;2024年4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為試運行后期,船舶全天(24小時)通航。另悉,每艘船過單個船閘樞紐收費標準分兩類,空載船舶每噸次0.54元,重載船舶每噸次0.72元。
引江濟淮工程是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跨流域引調水工程、172項重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輸水線路總長723公里,自南向北劃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落,共設“八大樞紐”,供水范圍涉及河南、安徽兩省15個市55個縣(市、區),輸水線路總長723公里,受益范圍7.06萬平方公里,惠及皖北、豫東5000多萬人口,被稱為安徽省的“南水北調”工程。
江淮溝通段航道等級為內河2級,總長約167公里,連接淮河與巢湖,途徑東淝河、淠淮航道、瓦埠湖、潛山干渠、派河,共有東淝河、蜀山、派河口三大樞紐,3個樞紐船閘有效尺度均為280長、23寬、門檻水深5.2米,設計最大船舶噸級均為2000噸級。其中,巢湖湖區段長10.8公里,瓦埠湖湖區段長41.6公里;其余航段長114.6公里。此次試通航第一個啟用的船閘為東淝河復線船閘。
東淝河船閘樞紐包含已完工的復線船閘和正在建設的一線船閘改造工程。
“復線船閘于2018年5月開工,2022年2月完工,年通過能力為2751萬噸。其閘室墻使用整體移動模機加大型鋼模施工工藝分段澆筑,創造了國內首個一次性整體澆筑15米高度的新紀錄,為安徽水工建筑史上首次使用。”中交二航局東淝河船閘項目現場技術負責人俞沛然介紹,“一線船閘改造工程是對原有老船閘按2級建設標準進行拆除重建,年單向過閘貨運量為3031.9萬噸。雙線船閘年貨運量合計5782.9萬噸,設計年通過能力居‘八大樞紐’之首。”
引江濟淮工程全線貫通后,淮河中上游的船舶將直接通過江淮運河進入長江,相比經京杭大運河進入長江,可以縮短航程近400公里,節省運輸時間5天左右,大幅降低運輸成本,航運效益明顯。該工程供水、航運、生態效益顯著,未來還將探索連接長江經濟帶和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可行方案。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