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陽江,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全為包粽子忙活。你到市場去看看,賣粽子的攤檔一字擺開,比平時多出幾倍的量。濃濃的粽香在大街小巷彌漫,時刻提醒著你端午節即將登場。
陽江的端午粽有兩種:白裹粽和灰裹粽。白的味咸,灰的味甘。同是選擇上好的糯米,用粽葉包起來,但餡料完全不同。
灰裹粽配料簡單,用堿水浸泡過糯米,再插根蘇木于粽心,不加任何餡料,用粽葉包裹而成。傳統白裹粽餡料是綠豆、咸蛋黃、五花腩肉,加上一兩片蛤蔞葉。時下,可以根據個人所愛,隨心所欲選料,有的會配上栗子、臘腸、火腿,甚至蝦米、瑤柱、海膽、鮑魚,風味十足。早兩年,經過盛產益智的大八鎮,看見當地某休閑園的老板娘,就地取材,選用益智葉為粽葉,用煮過葉子的水浸泡糯米,再用制好的益智涼果,加上紅豆、豬肉與咸蛋黃當餡料。我起初以為,制過的益智涼果偏甜,與其他咸餡料混一起,味道難免怪異。沒想到,親口嘗過“益智粽”,才發現味道挺好,既有傳統白粽的醇香軟糯,又增加了益智的甘香,別有特色。
包白裹粽前,準備工作必不可少。既要提前半個月腌制咸鴨蛋,提取蛋黃;也要提前選米、選豆、選粽葉,還要煮粽葉和水草捆帶。陽江人多選箬竹葉當粽葉,也有人用露兜簕葉。從野外割下長長的露兜簕葉,用刀子先去掉兩邊和中間那些細密的簕,才算完成一張粽葉的采摘。做這一切,得十分小心,稍有不慎,就會被簕刺傷。這苦差事,一般都是家中男人去做的,個別能干的婦女也會戴著手套去忙活。
一切準備就緒,才可以包裹粽。拿起一張粽葉,先起個漏斗形的角,這是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角起得好,填下的糯米不易漏掉,煮粽子時也不易散開。如選用箬竹葉起角,可以把角起在中間,也可以起在葉端。箬竹葉面寬,但不長,要用多張包裹,使用反倒靈活。如用露兜簕葉起角,只能起在葉端,因為只能用一張露兜簕葉包完整個粽子。細細長長的露兜簕葉,在婦女手中,彎彎拐拐,最終達到無縫銜接,極其不易,從中能看出一個女人的心靈手巧。白裹粽包好后,開始烹飪。在鍋中放入一定量的清水,把粽子倒進去,大火煮上四五個小時,粽子完全熟透,屋里屋外,一片粽香。
剛上鍋的白裹粽最好吃。解開粽帶、粽葉,一眼瞧見那光潔的糯米。咬上一口,米軟糯,豆松粉,蛋黃香醇,拌著芝麻和五香粉的腩肉肥而不膩,人間美味,莫過于此。愛吃白裹粽之人,常要吃上三兩個才解饞。小時候,住在農村,看見很多小孩都愛吃白裹粽,吃得肚子滾圓,還要放一兩個進網兜,掛在脖子上,餓了隨時吃。
灰裹粽煮熟后,糯米色如琥珀,味甘涼,放進竹籃,掛上一兩個月不變餿。吃它時,蘸點白糖或蜂蜜,味道一流。老一輩人說,灰粽有消滯解暑功效,適合夏天吃。不管作用多大,對于多數小孩子的誘惑,它還是遠沒有白裹粽強。我小時候倒是喜歡吃灰裹粽,放學回來,坐在門口,端著母親給的小瓷碗,碗里裝著細嫩的紅糖粉,用一根筷子插著整只灰粽,吃它前,先把灰粽往碗里蘸糖,每蘸一次,總期待能蘸上多點糖粉,好像那也算自己長了本事。蘸好糖,輕輕把粽角一咬,甘中帶甜的滋味,爽口潤喉,讓人難忘。
不知是灰裹粽受眾少,還是堿水已不易得,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大多是白裹粽,灰裹粽逐漸少見。我自小手笨,跟母親學了幾次,始終也學不會包裹粽。若干年后,如想再嘗嘗灰裹粽味道,不知是否只能從記憶中尋找了。
展開閱讀全文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