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
前些年一度炒到百萬元以上的私募殼資源,今年已淪落至無人問津的境地。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募集、投資、運作管理等環節的不斷規范,私募證券基金的準入門檻被大大提高。此前門庭若市的私募殼資源買賣,如今鮮有出價,也令保殼成本開始飆升,一些規模小、投研能力不足的中小型私募基金公司,生存空間受到了進一步的壓制。
殼價一度超百萬元
去年,在網絡上有中介業務員聲稱,可以轉讓私募牌照,并且取得了中基協管理人資格,股權、證券類的都有,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資源多一些;還可以先配合代持發行產品,后期再配合變更,只是殼價也很“美麗”,有的甚至超過百萬元。
針對這一亂象,2022年4月8日,中基協發文表示,已收到市場機構舉報,所謂私募中介機構及相關個人通過電話郵件、社交網絡、電商平臺、短視頻APP等,以公開宣傳及員工營銷的方式聲稱可以提供“管理人登記備案代辦”、“私募機構注冊落地”、“私募機構買賣殼”、“人員代尋掛靠”、“提供通道、代持”及“團購審計報告、法律意見書”等,屬違法違規行為。
在中基協的嚴正聲明下,部分機構仍繼續從事違法違規中介業務,以“有渠道可以為相關機構消除不良記錄”為噱頭招攬業務,通過誘騙市場主體獲取中介費或服務費。針對這一情況,中基協公開征集證據線索,著重治理相關主體夸大宣傳承諾非正常私募中介服務、擾亂私募行業運行秩序的現象。
加快出清致無人問津
一度火爆的私募殼資源炒作,為何今年驟冷至無人問津?
對此,有位知情人士算了一筆賬,個中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具體而言,在1000萬元門檻的出資能力,以及同一實控人若設立第二家同類型的公司則需要說明設立的合理性等諸多硬性要求下,私募基金存續的成本已經大幅提升,加上今年私募基金正常注冊相對順暢,因此買殼后期能不能收回成本都是問題,更別說賺錢。
值得提及的是,“偽私募”“亂私募”的出清步伐并未停止,反而在加快。數據顯示,本月已注銷的私募基金逾70家。此外,中基協還多次發布《紀律處分決定書》,多家機構被取消會員資格、撤銷管理人登記,涉及10余家私募機構和負責人。據中基協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了1796家,其中中基協注銷是主力軍。從年度數據來看,今年以來被中基協注銷的私募數量也創出了歷史新高。
私募自查即將收尾
北京地區一家私募的合規風控官表示,從最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的制定目的來看,就是為了扶優限劣、整治“小、亂、差”等行業亂象,前些年火爆的“私募殼”買賣當然直接撞到了槍口上。
“我們25日參加了協會舉辦的私募違法案例警示教育直播培訓,當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守法合規底線意識大大增強了,監管對于私募管理機構提升合規運作水平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上述合規風控官說。
據了解,目前私募行業的自查工作正在進入收尾階段。根據5月初多地證監局發布的開展轄區私募投資基金2023年自查工作的通知來看,自查工作截止時間為5月31日。自查結束后,私募機構應該報送全面自查報告。
5月19日,北京證監局發布北京轄區私募基金監管情況通報表示,轄區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違反基金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運作的情形,且經托管機構多次督促仍不整改,主要包括三種違反基金合同約定的情形:一是觸及止損線后長時間未按照基金合同約定進行清算,占比約50%;二是總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超出合同約定的比例限制且長時間未按照合同予以調整,占比約45%;三是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進行投資,占比約5%。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ixinsh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