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木耳、牙膏、沐浴露……如今,有的藥店不再單一賣藥,同時還出售日常生活用品,這讓一些市民感到疑惑,這樣經營合法嗎?3月13日,記者從市工商部門了解到,只要藥店出售的商品在工商執照許可的范圍內,該藥店就具備經營日常生活用品的資質。
現象 藥店變成小超市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市區勝利街附近的一家藥店,映入眼簾的銷售區擺滿各種品牌和口味的牛奶、八寶粥、花生油等食品,特賣區內還正在打折銷售木耳、大棗、洗滌用品和洗化用品等。旁邊的貨架上還專門標注了“食品區”。“需要買點什么?現在這款大棗打7折銷售,每包才18元,很劃算。”見到記者前來,一名銷售人員迎上前來說。
隨后,記者走訪市區勝利街和商業街附近的多家藥店看到,9成以上的藥店都有生活用品出售。
時下,越來越多的藥店在商品擺放和商品種類上趨于超市化,就連購物環境也盡量與超市相近。“我們賣的蜂蜜絕對純正,價格也比超市便宜,要不要買點?”在市區另一家藥店,記者將目光落在促銷區的蜂蜜上時,一名銷售人員立即推銷。
調查 多元經營為生存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藥店多元化經營,也是為了生存所需的無奈之舉。
不少市民都有在藥店購買過生活用品的經歷。其中,一些市民認為,購買保健食品和化妝品,藥店會更專業一些,因為藥店會從每個人的個體特質來對癥經營。
“有時候去藥店買藥,順便買回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也是順手的事;有的生活用品價格比超市還低呢。”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除了方便外,她特別喜歡在藥店購買牙膏和洗護用品。因為藥店有醫生,可以在購買這些生活用品的同時,得到專業意見。
記者注意到,藥店收銀臺的一瓶木糖醇銷售價格為10元,而超市的售價為9.5元;一包重量為2千克的衛生紙,藥店售價為22元,而超市售價為19.8元。但是有的生活用品,藥店的銷售價格要低于超市。比如,一桶5升裝的同一品牌花生油,超市售價為118元,藥店的售價則為110元,便宜8元;一支同品牌凈含量相同的牙膏,超市的售價為12.9元,而藥店則只賣11元。
據一家藥店的負責人透露,在實行藥品零差價后,醫院的藥品價格和藥店的一樣,有些藥品醫院的價格甚至更低。如此,藥品失去價格上的優勢后,生意也履步維艱。“藥店多元化經營,也是生存所需,這樣能在提高藥店整體利潤的同時,多方位為市民提供生活便利。”該負責人表示。
部門 經營資質須審批
在日常工作中,業戶的經營范圍是否合法,是工商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據介紹,市工商局會不定期組織執法人員檢查藥店的登記經營范圍。只要營業執照上許可的經營范圍,藥店可以銷售;凡是超出經營許可范圍的,藥店需要接受整改或者處罰。
“藥店銷售食品必須要辦理食品流通經營許可證。銷售日用品的話,需要變更經營范圍。在經營范圍上加上‘日用品’,才可以進行日用品的銷售。”市工商局工作人員郭明順介紹,現在藥店的經營范圍較廣,市民大可不必有疑慮,但廣大經營業戶要依法經營。(記者 劉桐秀 通訊員 侯憲平)